【559期】永續出師路上有你我 學生社群發揮影響力

【記者蘇郁茜/報導】你聽過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嗎?你知道永續發展目標的17個指標項目嗎?這些指標項目,與人類的生活有何關聯性?為何我們需要關注呢?本次專訪師大新創社團「永續出師」團隊負責人陳宏駿,分享他關注環境議題的生命故事,以及如何從「關注者」走向「行動者」。

永續出師負責人 陳宏駿。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出師負責人陳宏駿。圖/陳宏駿提供

對環境的敏感洞察力 意識行動實踐的力量

「國小時,因為看了《看見臺灣》這部電影,讓我發現臺灣不一樣的外貌。」 年幼時期的陳宏駿,受到電影的啟發,使他覺察到自己對於環境的敏銳洞察與感受力。他表示,現今回憶起來內心仍深受感動。關注環境議題的種子,慢慢地在他年幼的心中萌芽。

重要的轉捩點,是在高中升大學的期間。因為以繁星管道進入臺師大,讓他有近半年屬於自己的時間。陳宏駿表示,當時每天沉浸在YouTube的世界中,讓他意外接觸到「SALU」這位頻道創作者。看見他們將自身的想法實踐,陳宏駿深受震撼。他說:「當一個人真的很有熱忱地做一件事情時,那感受到他的能量是滿溢的。」SALU這個詞,有「帶有傻勁與衝勁去做一件事」的意思,與SALU團隊的相遇與交流,讓他意識到原來「一個人真的可以做某些事」。

永續議題如何從「關注層面」進入到「行動層面」?他說:「其實一開始,也不是很確定自己能做些什麼。」但他選擇先從簡單「早起撿垃圾」開始,雖只是微小的行動,但透過打破自己的日常生活,試著觀察不一樣的社會樣貌,就能慢慢地構築起實踐的力量。

上大學後,陳宏駿更積極地接觸不同的組織,思考如何發揮自身的影響力。他曾經參與師大青年社與學生會,對他來說,參與組織是一種學習以及爭取話語權的管道,讓自己更有管道「發聲」。

永續之夜「免廢派對」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之夜「免廢派對」。圖/陳宏駿提供

與師大的在地連結性 給予影響者們表現平臺

作為新創團隊的他們,要如何從零開始規劃社團課程呢?陳宏駿表示:「永續出師想給予欲發揮影響力的人,一個表現自己的平臺。」透過講師分享不同的永續概念,希望能幫助影響者找到一樣在乎這些議題的人們,讓理念與行動發酵。

相當特別的是,社課的講師都是學生。陳宏駿認為,每一個校園有專屬於自己的生態,因此,從「學生講師」的身分出發,更能對師大有細膩的觀察,喚起參與者的共鳴。

永續出師性別友善課程。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出師性別友善課程。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出師氣候變遷課程。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出師氣候變遷課程。圖/陳宏駿提供

永續不等於「環保」 望團隊突破大眾印象

永續就是不使用塑膠嗎?其實不然。陳宏駿表示,他常常聽聞他人對於永續生活的誤解,除了少用塑膠製品,永續生活含括更多生活與環境的面向。社團標誌雖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但他提出一個觀點:「永續發展目標,只是實踐永續生活的一個工具。」每一個國家與組織都有其異質性,若把永續發展目標放置於臺灣的社會脈絡中,不盡然所有的目標都適用。因此,更需要身處於不同國家的人們,觀察自身所處的情境脈絡中,並思考如何落實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