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期】重建新埔鎮昔日榮光 伍柿山蟻窩專訪
【記者葉世祥/報導】新埔鎮是新竹曾經的經濟重鎮,擁有濃厚的人文歷史,不論是在地特色美食,抑或是人文藝術,當時的新埔鎮都坐擁豐富的資源。然而,隨著中央交通建設規劃,新竹其他地區開始興建高速公路及高鐵,帶動了新竹市區以及竹北等地的發展,新埔鎮卻因為缺乏交通便利性而逐漸沒落,至今新埔鎮已經成為人們口中所說「鳥不生蛋之地」。「伍柿山蟻窩」的成立目的便是改善新埔鎮的現狀,使當地年輕人能夠更加了解當地的人文歷史及特色,活絡地方、重拾荒廢已久的藝文產業,有效地讓新生代們由衷的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並且願意留在鄉鎮發展。
重新「解構」困境 提升在地認同
「觀光無法改善地方問題,增加地方認同才是最實質的做法。新埔的問題不在於觀光,而在於文化脈絡。」 伍柿山蟻窩的共同創辦人邱子維認為,重新「解構」目前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升當地認同感,才能讓新埔鎮的產業變得豐富且興盛,於是他們把行動方向定為「提升在地意識」,並以此進行延伸。
我們曾經對於此團隊為何會以當地青年為主要客群感到疑惑,邱子維表示,新埔鎮的轉變,使當地的年長者與青年有認知上的隔閡。曾經,這片土地養育出各式傑出藝文人才,現在的新埔青年卻因為沒有經歷過強盛時期的新埔鎮,導致對於在地歷史以及特色不甚了解,缺乏地方意識與認同感。於是伍柿山蟻窩團隊便以改變青年想法,傳承在地文化為目的。
讓孩子得到陪伴 從教育導入在地文化
來自新埔鎮孩子的家庭大部分都以農業為主,繁忙的工作導致許多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懷與陪伴,再加上學校出現教師過多缺額的狀況,伍柿山蟻窩便進入校園對這群學生進行適度的輔導,例如透過美術課讓學生利用作畫抒發情緒,新埔國中的前任校長何美慧在聽到伍柿山團隊正在活化新埔在地之後,聘請美術科班專業的團隊負責人陳子維來擔任新埔國中的外聘美術老師,並且在課程及課外安排結合新埔在地資源訓練學生用美術及小記者參訪當地並從教育的源頭來導入在地文化的概念。
有熱誠卻難以為繼 地方創生團隊的困境
疫情期間,許多產業及活動都受到莫大的影響,伍柿山蟻窩團隊也不例外。自詡完美主義者的邱子維表示團隊成立後,人力等花費都須經費來運營,但相較於著名的地方創生團隊,伍柿山蟻窩的經費幾乎由團隊成員自掏腰包。他直言,現今地方創生團隊雖有熱誠,但生活以及運營難以為繼,因此團隊成員一直在變動。
因為人力不足,使得身為負責人的邱子維需要擔起大部分的作業量,使他的身體況狀亮起警示燈。種種困境也讓邱子維對於未來有了更明確的目標,他利用不同的方針強化團隊的組織化,例如參與共同的團隊培訓、爭取更多經費以順利運營等等。
建立青年串連平台 凝聚散布各地的新埔遊子
而對於團隊未來的走向,邱子維透露,他預計在新埔建立「青年串連平台」,藉由資訊互通,凝聚並且提供散在全臺各地的新埔遊子們,新埔的在地文化以及新知。他們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以此平台使那些身在外地的新埔青年,可以更加了解家鄉的現況,並使民眾可以藉此互通資訊,達成互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