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9期】藉走讀回溯城市歷史 防疫生活開創「疫地島讀」

【記者曾韻/報導】饒富城市色彩的臺北文學季為每年盛事,從文學講座、街巷走讀到主題特展,民眾除了有更多機會參與藝文活動,也能更深入了解臺北鮮為人知的一面。今年的文學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得不刪除部分「固定班底」,卻意外請來許多「特別來賓」。

 

危機是轉機 開啟全新企劃

臺北文學季活動企劃黃基銓表示,「國際華文作家系列活動」與三場「校園講座」因疫情影響不得不取消。應對諸多變動,臺北文學季靈機一動,企劃五場「疫地島讀」影音節目,兩星期內完成邀請、錄影、後製等工作,由徐珮芬、吳妮民、朱宥勳等知名作家輪番登場,談論隔離、自癒、攻防等結合時事的主題。實體文學講座則每場限制三十五人,現場同步錄影,講座結束後上傳網路,彌補民眾不能親臨現場之遺憾。同時也與誠品R79合作舉辦直播活動,民眾能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觀看。黃基銓坦言,直播講座相較實體講座,觀眾較難與講者直接互動,未來文學季雖會採兩者互相搭配進行,仍希望以實體講座為主,實現臺北文學季舉辦之目的——鼓勵市民走出來參與藝文活動。

 

陳芳明X林立青X楊婕:我家門前有條溪。圖/臺北文學季提供

陳芳明X林立青X楊婕:我家門前有條溪。圖/臺北文學季提供

 

城市漫步 找回過去記憶

而場地位於戶外的走讀活動不受影響,為呼應文學季主題「川讀臺北,文學流岸」,規劃「漫遊淡水河」、「回返日治時代新店溪畔」等活動路線。行走過程中伴隨文史工作者的介紹,民眾不僅能知道台北各處的故事、了解作家及創作的背景,更可發覺重要的文化資產就近在身邊。黃基銓分享走訪北投、天母等地時,許多在地居民回饋過去不曾察覺家鄉的文化脈絡,實際走讀讓他們對這塊土地有更深刻的理解。

 

林文義x李德筠:快樂的出航──漫遊淡水河。圖/臺北文學季提供

林文義x李德筠:快樂的出航──漫遊淡水河。圖/臺北文學季提供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外,雖然不得已放棄習以為常的慣例,但卻是試探策展多樣可能性的機會,2020臺北文學季除了為文學活動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也向大眾展示如何在困境中嘗試文學的多元化呈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