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事件】認識四六脈絡 走進歷史現場
【記者吳質然/報導】四六事件是開啟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是台灣極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台師大學生會的「黎明破曉前」團隊每年辦理系列活動,引領當代學子認識這段與台師大密切相關的過去。今年的「四六小旅行」原訂踏訪事件相關的諸地點,但因疫情升溫,最終改於室內定點進行,透過解說輔以地圖與照片,讓歷史彷彿重現眼前。
巨觀微觀交錯 貼近各方心境
社教111林于玄帶領四六小旅行,她兼以宏觀和微觀的視野,將參與者帶回1945年的戰後時期。當時國民黨向日本接收台灣治權,卻在國共內戰落至下風,亟欲穩固政權下加強內部整頓的力道。台灣人民對國民黨的心情,由充滿脫離寄人籬下的希望,轉變為對威權治理的失望。林于玄再以蔡德本的《番薯仔哀歌》和楊威理的《雙鄉記》兩部作品,聚焦至學生們因政局混亂、學制轉換和語言隔閡而不安定的心情。
林于玄詳述四六事件的事發經過外,同時引入事發時與現時的地理空間對照,讓參與者了解事件中人物的行經途徑與心路轉折。最後,她談到四六事件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如開啟白色恐怖、教官進入各級學校、培育中等教師的唯一機構師大,將事件後的壓抑帶入全台校園,四六事件的相關人士成為白色恐怖受難者。
歷史並未過去 往事近在眼前
活動末尾,參與者們一一分享了於這個活動的收穫。衛教112曾韻安表示,自己的系所中較少相關的課程,因此在四六小旅行活動收穫良多。而公領114薛嘉瑩認為,了解到四六事件使得校園中有教官等等延續至自己求學經驗的影響,令她頗有感觸。林于玄最後回應,自己已投入四六議題四年,雖然有時會感到自己一直在做重複的事情,但台師大每年都會有新的學生,「四六小旅行」每年也都會讓新的一群人認識四六事件,使她仍從中得到意義感。
責任編輯/陳宏駿
核稿編輯/楊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