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文電影節】節目部長麥家鳴:藉電影品味人生 提供體驗交流空間
【記者黃瑀喬、吳質然/報導】今年師大人文電影節於11月12日開幕,活動為期六周,以「人文雜貨店」為概念,將電影比喻為商品,分為六大主題,邀請大家來購買新的人生體驗。師大青年藉由採訪節目策劃部長麥家鳴,了解這次人文電影節的籌備歷程與幕後故事。
主題以人為本 社會議題貼近生活
此回人文電影節的六大主題分別為屋簷之下、純純慾動、平權之路、若疾若離、浮生思索及未來藍圖。節目策劃部長麥家鳴說明,主題是參考部員們關注的議題後,由自己和另一位部長張穎甄共同擬定的,以「人」來串連六大主題,融入每個人從小到大會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不平等的情況,或是社會制度的不完善,期待觀眾能從中找尋到引起自身共鳴的電影或主題。麥家鳴還提到,今年由於疫情肆虐,大家被迫獨自待在家,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也被疫情相關新聞覆蓋,其他社會議題距離人們的生活愈來愈遙遠,因此希望藉由人文電影節,讓觀眾重拾對社會議題的熟悉感。
六個主題麥家鳴都相當喜歡,因為每一個都是經過一次次投票用心選出的,皆深具意義又貼近生活。而她最喜愛的電影則是「平權之路」主題中的《雲圖》,這部電影由小說改編,將六個代表不同平權議題、在不同年代發生的故事交錯剪接,並以「輪迴」及「惡有惡報」元素貫串全片,讓不滿現實的觀眾可以從電影中尋求慰藉,此片的美術、剪輯與化妝技術等也令人感到震撼。
節目策劃新氣象 期望觀眾交流想法
今年節目策劃部制定了全新的選片機制,部員須盡量觀看候選名單中總共約160部的電影,再以權重方式計算票權,觀看的片數愈多,選片時投的票愈有影響力。麥家鳴分享,籌備過程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就是選片的投票討論會,由於候選電影數量多,部員討論又非常熱烈,這場會議竟長達七小時。即使部員們由於先前工作都是線上進行,未曾實際見面,也迅速進入狀態,讓她覺得自己遇見一群非常友善、體諒、關懷,又真心熱愛電影的夥伴。
除了選片規則的創新外,今年人文電影節也包含許多創意互動環節,如分享自己對電影看法的「立場便利貼」、探訪與電影有關的實際地景的「虛實之間」小旅行等,鼓勵觀眾多加參與。麥家鳴表示,希望可以維持去年流程順暢,以及映後講師與電影、議題配合完善的狀態,也期許人文電影節提出的議題可以不只是一個標題,提供一個平台讓大家發表自己的想法,讓更多不同的人聽到更多不一樣的聲音,也將電影的魅力發揚光大。
藉由電影 收穫人生體驗
去年麥家鳴是以觀眾身分參與人文電影節,認為人文電影節的意義和目標符合自己的價值,於是今年進入了策劃團隊。現在,她最想對觀眾說的一句話,就是今年人文電影節的標語:「歡迎光臨人文雜貨店,要不要來場體驗?」邀請觀眾透過觀看電影,獲得與自身文化、種族或性別不同的體驗,不只是被動地接收訊息,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意見,與其他觀眾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