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東京奧運】競技系教師群:體育環境漸好
【記者林冠宏、吳質然/報導】臺灣在今年東奧賽事上交出耀眼的成績單,而臺師大競技與運動學系作為培育參賽選手的重鎮功不可沒。此次,運動競技學系系主任李佳融和跆拳道對打教練柯易智以及品勢教練黃珮昀將帶領我們一同探討臺灣體育發展景況。
重視選手們的付出 輸了也是一種榮耀
臺師大體育學系在此次東奧賽場上的表現令人激賞,除了魏均珩奪得奪得男子組團體賽銀牌以外,空手道好手文姿云也突破臺灣紀錄,奧運史上臺灣第一面空手道銅牌,陳玟卉在舉重項目上的卓越成績更讓人難忘。未獲獎牌的選手在賽場上的表現同樣振奮人心。
談及國人對於運動員的態度轉變。黃珮昀認為過去選手背負為國爭光的壓力,選手奪牌被視為國家栽培的成果,個人的努力卻容易被忽略,但是現今大家會更為重視選手的本身,這對於增強選手們的信心是很有助益的。柯易智則認為國家對於體育領域的重視度有提升,比過去更照顧選手,李佳融也回應,若是選手保持自律、按部就班,即便輸了比賽也是榮耀。
教學設備待加強 改善場地須政府挹注
談及對於競技與運動學系的期待時,柯易智覺得跆拳道的教學設備有待加強,黃珮昀認為選手訓練場地過於擁擠,應當要有專屬於每個項目的訓練場地才能讓選手心無旁鶩地訓練。
對於選手的訓練場地,李佳融懷抱著雄心壯志地說,應該蓋一棟十層樓高的巨蛋建築,每層樓個別設立屬於那個運動項目的場地。只是李佳融也體認到改善場地需要政府金錢挹注,而政府金錢挹注與否得端看選手的比賽成績,因此很希望臺師大的選手能夠在奧運上奪金,以有更好的環境受訓。
基層體育漸普及 民眾政府齊重視
往昔體育多是大人的愛好,升學主義至上的社會環境,學生族群容易被阻礙發展體育興趣或專業,不過如今在價值觀轉變以及政府政策推動下,在課外學習體育項目的學生族群增加。在體育領域發光發熱的好手們也會因為在賽場取得好成績,而備受民眾矚目。這個趨勢和發展是值得慶幸的。
其實運動比賽不僅需要傑出的選手,觀眾們的支持和鼓勵,以及政府的推動和重視也很重要,因此可看性成為運動賽事被支持與否的重要關鍵,如何調整賽制讓比賽更精彩就成為值得探討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