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期】師培課程增廣視野 從事教職並非唯一目的
【記者蔡晉瑞/報導】對於剛進到師大的新生來說,未來是否要當老師常會是令人煩惱的事。此次特別邀請了現任師資培育學院院長洪儷瑜教授,分享有關師資培育課程的大小事,為新生們指點迷津。
全臺唯一學院制 師培學院幫助學生探索未來
首先,洪儷瑜提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的歷史。師大的特色在於它是全臺唯一一間以「學院」做為師資培育課程編制的大學,因此師培學院的老師直接隸屬於師培學院,而不是請外系的老師來兼課。除此以外,師培學院也希望讓學生能透過參與相關活動,對「當老師」這件事想得更明白。
把知識轉換給需要的人 不必執著考取正式老師
針對對教育懷抱熱忱,或是想要探索自我的新鮮人,洪儷瑜鼓勵他們可以參與學校的師培課程,因為師大是全臺教檢通過率最高的學校。現在因為教甄激烈,可能無法順利考上正式老師,但她覺得學生可以再給自己三到五年的時間去思索未來發展,「把知識轉換給需要的人」。洪儷瑜也以自己學生當業務經理的例子說明,即使未來不繼續往教育界發展,修習教育學程的經驗也讓學生較容易與不同背景的人溝通,洪儷瑜覺得這樣的人才,也會在未來的社會,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108課綱素養導向 師培課程因應趨勢加深加廣
面對108課綱對於教育現場帶來的新改變,師培學院努力修改原有的課程規劃與安排,除了增加更多環境、原住民、多元文化等議題融入專業課程,還有其他領域的跨科、統整課程,以及自主學習課程,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具備未來素養導向教學的知能。
具備知識統整能力 代理老師從做中學
有關「流浪教師」的議題,洪儷瑜認為想要通過教師甄試,除了要會念書,還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統整能力,不然可能就容易被淘汰,但她也提到當代理老師可以累積自己的教學經驗,因此建議學生如果對當老師真的有興趣,可以多當代理老師幾年;如果後來發現在當代理老師時,自己都沒有進步,或許就得考慮發展第二專長。
終身學習的職涯選擇 努力開創更多可能
洪儷瑜認為喜歡學習、喜歡與人互動和具備一定利他興趣的人可能比較適合當老師,而她也建議不要再把當老師這個職業當作「鐵飯碗」,而應該把「擔任教師」視為終身學習的職業,也就是將當老師當作興趣,這樣熱情才能持續長久。雖然現在公立學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但民間的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多,即使現在的補教界還是較為商業性,洪儷瑜仍鼓勵師培生能透過創業的方式,開創更多未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