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事件師青校園

【四六事件】尋訪四六地景 小旅行走訪事件現場認識歷史

【記者廖郁菁/報導】昨(6)為四六事件72週年,主辦紀念活動的學生團隊「黎明破曉前」於同日下午,舉辦小旅行「尋訪四六地景」活動,藉由實際走訪事件發生地點、學生活動場所,到臺大、師大兩校相關事件的地標,帶領參與者進一步認識四六事件,認識兩校重要歷史。

總籌林于玄。圖/廖郁菁攝

總籌林于玄。圖/廖郁菁攝

 

途經事發地與紀念象徵 盼推動校園轉型正義

以大安森林公園為起點,沿途經過當年四六事件導火線「腳踏車雙載」的事發現場大安橋(今信義新生路口)及警察局第四分局,接著進入臺大校園參訪麥浪歌詠隊、耕耘社兩處社團活動場所,參觀紀念臺大前校長傅斯年的「傅鐘」,下一站來到師大,觀覽師院(師大前身)前院長劉真胸像遺留的基座。小旅行最末,團隊成員邀請參與者在下午4時6分悼念前人,為本次歷史之旅畫下句點。

 

途中小旅行成員一邊走一邊講解著。圖/廖郁菁攝

途中小旅行成員一邊走一邊講解著。圖/廖郁菁攝

 

長達2.5公里的路程中,參與者皆徒步前行,偶以公車接駁往返,小旅行組成員並輪流於不同地點講解該處歷史,如在傅鐘說明傅斯年的歷史形象爭議等,讓參與者收穫豐碩。儘管途中遭遇公車水管破裂等突發狀況,最終小旅行仍是順利完成。

 

參與者專心聆聽著講解。圖/廖郁菁攝

參與者專心聆聽著講解。圖/廖郁菁攝

 

總籌社教111林于玄表示,過去雖然也曾經舉辦過小旅行,但為配合清明連假緣故,往往另擇日期完成,但今年她希望可以在四六事件當日舉行,讓參與者能實際體認這份歷史的重量。她也期待在活動之後,校園轉型正義的推動能進一步拓展至攝影、文學及各領域的實踐中。小旅行組成員台文111陳亮均則指出,現今師大校內仍存在「中正堂」及紀念威權協力者劉真的設施,空間轉型正義亟需落實。

小旅行最末,團隊成員與參與者一同悼念。圖/廖郁菁攝

小旅行最末,團隊成員與參與者一同悼念。圖/廖郁菁攝

 

四六事件72週年 回顧與瞻望

1949年3月20日,臺大學生何景岳、師院學生李元勳因腳踏車雙載遭到逮捕,引發學生包圍第四分局,學生、警方的衝突隨即演變成以臺大、師院為主的學生運動。警備總部認定學生遭共產黨滲透,召集兩校校長傅斯年、謝東閔商談後,於4月5日晚間至6日清晨,至兩校宿舍拘捕學生,牽連數百餘人。事件過後立法委員劉真接任師院院長,宣布「整頓學風」並重新登記學籍。

現師大學一舍處即是當年被包圍的南北宿舍原址。圖/廖郁菁攝

現師大學一舍處即是當年被包圍的南北宿舍原址。圖/廖郁菁攝

 

今(2021)年適逢四六事件72週年,學生團隊「黎明破曉前」訂「以__抵達」為主題,3月起舉辦數場講座及真人圖書館,後續尚有攝影與文學工作坊、展覽等活動。林于玄認為,對於過去的瞻望並非為了承受苦痛,而是能認真地面對社會中尚存的威權遺緒,瞭解其影響並展望未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