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3期】臺北高校、師大校史合併?吳文星:違反歷史事實
2018年11月,師大在第121次校務會議中,決議將校史回溯至1922年,也就是正式將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簡稱臺北高校)納入校史,預計2022年迎接百年校慶。臺北高校創立於1922年,為7年制中學,分為尋常科及高等科,尋常科招收臺、日籍小學畢業生,修業4年後直升高等科;高等科學生畢業後則能免試直升任何一所帝國大學。1945年10月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臺北高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1946年6月再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
【記者李采庭/報導】面對校史爭議,歷史系名譽教授吳文星指出,他曾在2011年受前校長張國恩委託進行校齡認定專案研究,當時他便主張師大與臺北高校並無傳承關係,不料校方卻在2018年的校務會議上,決定合併臺北高校與師大校史。對此行為,吳文星評論是「全然違反歷史事實的決議」。
吳文星主張,師大不宜因奉令接管使用原臺北高校校產、校舍,即片面主觀地認定1922年臺北高校成立之年作為師大校史起點。他直言,1949年「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原臺北高校)停辦廢校,可說象徵舊臺北高等學校命脈的斷絕,此特殊中等教育設施從此走進歷史。
另外,吳文星更強調,臺北高中留下的資料幾乎沒有被師院體系接收,師院與臺北高中的立校精神和傳統亦有差距。但他同時也認同,基於道義,可以成立臺北高校與臺北高中的校史資料室作為緬懷歷史的替代做法。
針對師院與臺北高校的關聯,吳文星解釋,1946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簡稱師院)成立之初,行政長官公署在3個備選地點中,挑了最合適的臺北高中(原臺北高校)校址,於是師院暫時借用臺北高中部分校舍和設備上課。後來師院漸具規模,政府計畫停辦臺北高中,師院便接收了向臺北高中借用的校址、校具等,此後不斷擴張校地面積、增建校舍,才成為現今師大的樣貌。
據知,吳文星教授和蔡錦堂教授均曾被了解為「綠營學者」,經師大「百年」校史一事,兩位識見,高下立見!
認同吳文星教授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