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52期】縮減上課週數與國際接軌 預計110學年度推行16週

【記者李采庭、林太龍/報導】國立台灣大學系統規劃,自110學年度起將學期上課時數從18週調整為16週,並於109學年度第二學期試行16週實體課程、搭配期末2週彈性授課。但台大教務長丁詩同2020年12月25日在校內調整上課週數說明會中表示,下學期是否實行16+2週尚待行政團隊討論,仍預計在110學年度推動縮短上課時數至16週。

 

擬國際同步改16週 學生會長:不影響學生權益

師大教務長劉美慧說明,校方考量調整上課時數是為了與國際各校同步,「學制的接軌很重要。」國際各大學每學期約15週,我國依《大學法施行細則》規定,原則上每學期上課須滿18週,為全球最長,2至3週的時間差常導致國際交流的時程難以銜接。另外,劉美慧認為:「到17、18週的時候,大家會很疲倦,所以我們希望縮減成16週,讓大家在很有效率的時間之內,集中精神來完成(課業)。」

 

日前教務處舉行上課時數調整說明會。圖/陳品聿攝

日前教務處舉行上課時數調整說明會。圖/陳品聿攝

 

學生會長公領111吳炳毅樂見上課時數縮減,認為學生權益也不受影響,因為縮短為16週不代表學生可用資源會減少,「目前16+2週也只是試辦階段,之後還會看成效。」但吳炳毅指出,課程應彈性調整為適合16週的份量,而非強行濃縮原先18週的課程,尤其若課程本身內容較繁重,則有必要加開學分,增加授課時間。

 

「第三學期」安排空間大 劉美慧籲探究式學習

劉美慧提到,學期縮減後,多出的週數可設計為第三學期,使有意提早畢業與參加產業實習的學生,有更充分的安排空間;教務處也將與職涯發展中心、國際事務處等處室合作,安排第三學期課程及暑期國際交流等。吳炳毅表示,第三學期可解決負擔較重的課程,學校也應協助媒合企業、提供學生實習機會,或辦理校內課輔。

 

據教務處109年12月4日至11日調查校內共3026名師生的意見,分別有63%同學和79%教師對上課時數縮減持正面態度。劉美慧期望師生調整學習方式,向教師呼籲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只是要把講述的東西都傳遞給學生,那再多週(數)都不夠。」吳炳毅舉教育學院為例,說明較少教師堅持維持18週,且不少學術界人士接觸國外體制,多半也樂見學期縮減,因為「在做研究上,也相對有所彈性」。

 

👉師大說明會看這裡:http://64.110.106.65/?p=1473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