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ISSUE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學生輔導最前線 學輔中心爭取拓寬諮商空間

【記者蔡晉瑞/報導】近期大學校園屢傳自殺案件,促使大專院校心理資源的議題浮上檯面。作為校內輔導學生的前線,學輔中心主任強調校內資源符合標準,也會持續向校方反映諮商空間不足等問題,滿足學生的心靈需求。

 諮商資源能量夠  空間不足成隱憂

針對大專院校輔導資源,《學生輔導法》設有專業輔導人員與學生1比1200的人數比例。王玉珍強調,目前師大符合標準、甚至超過,但學生的需求節節攀升,考量到更全面支持學生需求,學輔中心於學期初便向校方反映須增聘諮商人力,並獲校方正面允諾。另外現有諮商空間不足也是隱憂,王玉珍表示這部份會再和學校多溝通。

學生輔導中心門口。圖/蔡晉瑞攝
學生輔導中心門口。圖/蔡晉瑞攝

 普及校園心衛教育  初期調適不可忽略

針對推廣心輔資源方面,王玉珍提到,校內除了專責導師和心理諮商師外,學輔中心也指導成立「學輔中心志工團」,並於女一舍設有心靈小棧,提供學生另外尋求諮詢或陪伴的管道。不過王玉珍坦言,可能因地點偏僻導致使用率較低,將嘗試利用其他推廣方式,讓心理衛生教育能在校園中更加普及。但王玉珍也提醒師生應能具備初級預防的意識,可多進行自我探索,並適時關懷周遭他人。

心靈小棧位在女一舍旁,提供學生另一個陪伴的管道。圖/蔡晉瑞攝
心靈小棧位在女一舍旁,提供學生另一個陪伴的管道。圖/蔡晉瑞攝

談及今年大學生自傷案件增加,王玉珍認為疫情期間的不穩定因素是主要原因,不過她相信心理發展階段也影響甚鉅。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大學生正處於初顯成人期,為青少年至成人期的過渡階段,因此在生活各層面上皆屬不穩定的情況;但王玉珍解釋,初顯成人期並不全然負面,這階段的青少年也會有夢想、衝勁與行動力等正面思考,「只是他們必須學會該如何調適自我的狀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