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ISSUE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悲劇敲響警鐘 輔導機制擔重責

【記者陳宏駿、林太龍/報導】師大與台大同屬台灣大學系統,兩校學生平時交流甚多,鄰近學校意外事件頻傳不免對師大學生造成影響,更可能產生「維特效應」(即「自殺模仿效應」)。對此,校方更應採取積極態度,面對所有可能受到影響的學生。

避免「維特效應」 專導扮演重要角色

為了降低鄰校自傷事件對於師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本校學生輔導中心很快完成各項心理衛生加強措施,並提醒師長注意事項,總務處及環安全衛生中心也積極檢視各高樓防護措施。各系的專責導師(以下簡稱專導)同時加強對高關懷學生的關心和連繫,加強其支持網絡,必要時會立即轉介諮商輔導或協助就醫治療。

專導合影。圖/黃志祥提供
專導合影。圖/黃志祥提供

在「三級輔導機制」中,身處初級輔導階段的專導扮演重要角色,從學業、生涯、生活到心理給予學生全方位的照顧與陪伴,而面對需要專業心理輔導學生時,將視學生情況轉介至學生輔導中心。

學生輔導中心以紓壓和關懷為主題製作懶人包。圖/師大官網下載
學生輔導中心以紓壓和關懷為主題製作懶人包。圖/擷取自師大官網

數學系專導李柏昂認為:「學生的心理問題就像是一顆複雜的炸彈,老師、同學、家人只能找到那顆複雜的炸彈,卻不是專業的拆彈專家,而解除危機還是需要專業的諮商輔導人員。」

高教生壓力大 悲劇敲響警鐘

由於此次事件發生於全台首學的台大,引起課業壓力對於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討論。電機系專導於仁鋒提到,課業壓力可能來自自我期許或社會期待,然而,當從小功課頂尖、未承受過失敗的學生進入台大,面對人才濟濟的環境,挫折感會特別沈重。

師大心輔系教授張雨霖指出,學生們無論是在家庭、人際,以及求學階段皆承受許多壓力,尤其是以升學考試為主較為僵硬的教育制度,使得學生在面對轉變時,因為缺乏較高的彈性而感到阻礙與困難。另外,和家人價值觀出入,或心理素質等因素也是影響原因。他也強調,只要身旁的同學們有透露任何負面情緒時,皆應受到重視,是為阻擋憾事的關鍵態度。

專導辦公室執行長黃志祥表示:「生命的消逝,讓人心疼與不捨。只有更多的愛與支持,以及更完善的資源和預防措施,才能守護每個生命和彼此。」李柏昂也表示:「知道當下真的很難過。」不過他認為:「學生自殺的因素複雜,而單一事件通常只是學生問題的引線,引線所連結的才是系統性的問題。」

專導辦公室執行長黃志祥。圖/黃志祥提供
專導辦公室執行長黃志祥。圖/黃志祥提供

台大學生自殺事件,的確影響不少師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公領系專導李立旻將可能事件影響的學生分為兩類:第一類為與自殺者有交集者或是與有類似過往經驗的學生,難免有悲傷的情緒;而第二類為原本就有憂鬱傾向或精神疾病的學生,可能產生「維特效應」而使憾事再度發生。李立旻將透過定期晤談,陪伴這群受影響的學生,讓學生知道:「如果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公領專導李立旻接受採訪。圖/孫亦凡攝
公領專導李立旻接受《師青》採訪。圖/孫亦凡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