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只要你有需要 專導永遠在這裡
【記者陳宏駿/報導】台大近期發生三起自殺事件,敲響高教學生心理健康的警鐘。而本校於103學年度將導師費挪作專業輔導人力經費,聘請具教育、諮商、社工、或學生事務等專長人員擔任「專責導師」(以下簡稱「專導」)。除了負責學生的生活事務,處理學生緊急事件,更兼具輔導功能。
面對高關懷個案 專導與輔導老師緊密合作
在本校學輔中心架構下,每一位專任輔導老師負責一到兩個學院的輔導工作,管理學生的危機和高關懷個案,同時與各學系的專導緊密合作。然而基於個案隱私,無論專導或輔導老師都應於傳遞個案資訊前皆需徵得學生同意,但也因此需承擔「學生不願意造成老師不知情」的風險。「如何在個案隱私與資訊流通間達成平衡」成為專導與輔導老師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
電機專導於仁鋒就曾經因為·不知道學生的身心狀況,而在無意的對話過程中對學生心理造成了傷害。他認為:「若學生已有心理疾病,學輔中心應告知專導。」不過,公領專導李立旻表示:「如果學生狀況穩定,其實不一定要讓老師知道,除非是有自殺傾向需要通報,否則還是要尊重學生的意見。」
建立信任關係 陪伴需要被瞭解的學生
專導作為學生與校方的對話窗口,「與學生建立關係」顯得格外重要。數學系專導李柏昂強調:「信任關係是參與活動和提供資訊中點點滴滴的累積。」李柏昂時常陪伴同學運動或出遊,透過日常相處與陪伴,讓學生能對專導安心。而於仁鋒則是透過學生生日時送小蛋糕、舉辦同鄉餐會,藉由日常中的關懷,讓「溫暖」變成動詞。
由於專導日常的關懷與陪伴,師大學生普遍認為,比起學生輔導中心,專導相對值得信賴,也較願意向其吐露心事。專導們把學生說出來的心裡話當作珍貴的故事,陪伴著學生用述說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面對學生的負面情緒,於仁鋒以「建立自信心」為主要的輔導方向,李柏昂則引導學生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他拿起一張百元鈔票,他說:「不管這張鈔票是平整的,還是被折起來,亦或是被踩在腳下,它的價值都不會改變。」
資訊接收過載 大系專導忙翻天
目前本校配予每一個科系一位專導。然而,由於各個科系學生人數不一,部分學生人數較多的科系,專導不只感到身心俱疲,且無法對所有學生照顧周全。但專導室執行長黃志祥認為:「僅以導生數平均分配專責導師,則系所連結較弱,班級輔導也難以實施。」目前,系所輔導人數較少的專責導師則須再負責一個新設的學士學位學程, 輔導人數較多的專導也會免除或減輕其一般行政業務的負擔以做為衡平。
李柏昂說:「老師就像一張手,能夠接住的學生不多,但我會系學會、系隊或班級幹部來幫忙,來完備系上的支持網絡。」這些幹部是系上支持網絡的節點,學生團體則變成大大小小的網子。因此,李柏昂雖然無法跟每個學生生活在一起,但會努力完善系上支持網。「當同學需要求助時,他知道我就在這邊。」李柏昂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