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社會運動與公民參與 苗博雅期望年輕人山鳴谷應
【記者李采庭、林太龍、簡辰鈺、廖郁菁/報導】28日模擬聯合國社舉辦「社會運動與公民參與」講座,邀請現任臺北市議員苗博雅蒞臨分享自己參與社會活動的歷程,以及她開始關注議題的契機
「社會運動與公民參與」講座宣傳小卡。圖/模擬聯合國提供
回報順遂成長路 意外踏入廢死聯盟
「我只是特別會考試。」苗博雅謙虛地表示,她的成就是許多運氣及社會資源累積而成的。「我如果今天出生在別的地方,我還會考上北一女嗎?」只因為自己生來比較會考試、擁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就能夠享有社會上一切最好的資源,甚至坐擁財富和權力,這樣公平嗎?她不認同:「如果只是享有,而不付出什麼,就算理得我也會良心不安。」
苗博雅在畢業後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在一次廢死聯盟的工作坊中意外接觸到鄭性澤案,該案的輕率判決造成她對司法的信仰幻滅,開啟她參與社會運動的契機。「我只是覺得應該要做,而不是一開始就有個多遠大的目標。」她藉由鄭性澤案挖掘司法缺陷,從此越陷越深,踏上了廢除死刑這條荊棘路。
蝴蝶揮動翅膀引巨響 籲從切身議題開始關心
社會議題的深度性經常讓人懼於發聲,但其實公民參與比想像中更容易。原先苗博雅無意踏入社運界,但高中時期爭取服儀自由的運動成為她的起點。她指出,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關心社會,需要的就是一點「親身經驗」:當有了自由被剝奪的切身感受後,自然便會擴及對其他社會議題的關注。她也呼籲大家更勇於參與:「公民參與是每個人都能做的事。」
苗博雅強調「親身經驗」於公民參與的重要。圖/模擬聯合國提供
針對年輕世代的意見長期不受政府重視的問題,苗博雅解釋,同樣作為政治人物的支持者,老年人比較敢「呼朋引伴」、踴躍投票;年輕人則相對保守,不太會公然表態,因此老年人當然備受重視。因此她向年輕世代喊話:作為大學生,應藉由爭取18歲選舉權,來積極為自己發聲。
「社會之所以改變,是因為每個人都願意付出一點點。」苗博雅提醒,每個人都能參與社會事務,只要從身邊做起,即使力量微小也能聚沙成塔,改變不滿意的現狀。
(責任編輯/廖郁菁、孫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