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48期】擁高共識卻最無感 青年公民權重塑社會價值

【記者陳冠恩/報導】據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以下簡稱台少盟)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中情局統計目前全球235個國家及地區中,近95%已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然而,臺灣至今對此範疇卻尚未定論,但已有民間團體默默耕耘此議題數年。

 

一場無反方的論辯 當今世代更迭的對話

「這是一個高度共識,也是一個高度『無感』的問題。」台少盟倡議組組長劉志洋直言,臺灣對於十八歲投票的態度多半不是反對,而是「無感」——差兩年沒差、青年容易被煽動、青年沒有足夠的判斷力等,不堪深究的輿論層出不窮,卻鮮少有人真正討論此訴求的核心價值。「這是一個社會價值的問題!」劉志洋表示,過往社會對青年權的關注多集中在世代正義、國際接軌等方面,但從太陽花到反課綱運動的演進,顯然當代青年已重塑十八歲公民權的定義,故社會也應當以正面的態度重新溝通這個議題。

 

臺少盟曾舉辦高中模擬公投。圖/取自臺少盟粉專

臺少盟曾舉辦高中模擬公投。圖/取自臺少盟粉專

 

享公民權乃民主根本 盼勿將青年阻於門外

「大家搞錯了『投票能力』這件事。」劉志洋解釋,所謂公民資格本該以具備尊重他人、與人溝通、包容不同意見等能力判斷,而非制式的年齡門檻限制,尤其現今臺灣具完整國民教育及自由透明的媒體環境,讓「青年是否準備好」的爭論如同假議題。

 

「把門打開之後,青年才有機會進門。」劉志洋認為,不只投票權是基本的參政權,「十八歲公民權」亦包括青年是否享有結社自由、民法成年下修等面向,基於民主的價值每個人都擁有尊嚴跟選擇權,不論當事人是否行使,社會都不能關門。

 

模擬投票獲廣大迴響 青年已具能力

至於普及十八歲公民權意識的方法,除了持續於政界或媒體前遊說倡議,劉志洋也分享台少盟曾多方努力的成效,包括與國教署合作辦理「投投是道」的選民教育活動,以「下修投票年齡至 18 歲」為題,至全台高中職辦理模擬公投,得到近七成的學生表達支持,另外也與各校學生會或個人合作,因應縣市長選舉舉行模擬大選,命中率竟高達九成。由此可見,臺灣青年對政治參與抱有期待與想像,並且他們已經充分社會化,本應享有相關的資格與權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