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即時

師大表藝首屆畢製十二月中旬登場 呈現原創音樂劇

【記者孫亦凡、張茹葳、陳冠恩、廖郁菁/報導】「如果能夠實現一個願望,你會許什麼願望呢?」對表藝109級的謝芳茵和邱奕錡而言,這個願望就是呈現一齣完美的畢業製作。

謝芳茵(右)與邱奕錡(左)接受師大青年的訪問。圖/曾韻攝
謝芳茵(右)與邱奕錡(左)接受師大青年的訪問。圖/張茹葳攝

第一屆師大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的16名同學將在明年六月畢業,他們將於12月13、14、15日在華山文創園區的烏梅劇場搬演原創音樂劇《換你許願》,將四年的學習成果搬上舞台。

劇組整晚賣力的練習後,時間已來到晚上十點,這次音樂劇的製作人謝芳茵和編劇邱奕錡在排練室旁的小會客室,接受了師大青年的訪問,熱情地分享這次演出籌備的點點滴滴。

完全原創!一磚一瓦蓋起自己的音樂劇

謝芳茵表示,這次《換你許願》這齣音樂劇是全班的原創音樂劇,從劇本、詞曲到燈光與服裝都是同學們一手包辦。他們從六月起開始籌備,讓同學自己認領想要的工作,暑假創作期過後,一開學就緊鑼密鼓地彩排。每位同學在團隊中都是身兼多職,像是身為編劇的邱奕錡,同時也是演員、作曲家以及行銷宣傳,相當不容易。

《換你許願》將於12月13、14、15日在華山烏梅劇場演出。圖/謝芳茵提供
《換你許願》將於12月13、14、15日在華山烏梅劇場演出。圖/謝芳茵提供

《換你許願》會是怎麼樣的故事呢?編劇邱奕錡分享,這是一個關於「找到自己」和「同理心」的故事。劇中的姊妹雖為雙胞胎卻貌合神離,心中容不下對方的存在,最後在種種契機中試著找回對彼此的在乎。

因為指導教授希望全班16位同學都得上場當演員,邱奕錡因此選擇了校園作為背景。為了展現雙胞胎的差異,邱奕錡為兩者設計了不同的語氣、習慣甚至是小動作。謝芳茵則透漏,劇中會隱晦的反應近日的社會議題,大家可以好好期待。

故事背景發生在校園,讓全班同學都有出場的機會。圖/謝芳茵提供
故事背景發生在校園,讓全班同學都有出場的機會。圖/謝芳茵提供

音樂劇需要創作詞曲,同時得兼顧劇情發展,邱奕錡說,他會先清楚寫出歌曲的格式,讓同學把詞創作出來後,再交給作曲的同學配上音樂。整個過程需要不斷溝通,如曲中需要說話、需要加上不同樂器等狀況,都需要編劇、作詞、作曲三方來協調。有時負責詞曲的同學都會想要先聽到對方的成品再來創作,面對每人不同的工作模式,邱奕錡認為還是回到「溝通」二字。「溝通清楚的話,出來的東西就是清楚的。」

踏出師大校園 一肩扛起票房壓力

這次演出地點選在華山文創園區的烏梅劇場,謝芳茵說道:「過去三年我們都在樓上(綜大十樓)的知音劇場,畢業製作我們希望挑戰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會想要去外面找場地。」除此之外,他們也想讓觀眾獲得不同劇場的觀劇體驗。但謝芳茵也坦承,決定另外找場地後,馬上就得面對高額租金,隨之而來的是票房的壓力。目前票房大約賣出七成,離收支平衡還有一段距離。

「最近我們積極的(把演出)推薦給師大的同學,但同學不一定認識我們,所以在購票方面還是比較遲疑。」謝芳茵指出,平常沒有觀賞藝文表演習慣的同學,可能會覺得六百元的票價較不親民。其實不論是音樂、戲劇或是舞蹈,藝文表演龐大的成本下,這絕對是相當「庶民」的價格。

團隊成員從開學起密集排練,練到晚上11、12點是他們的日常。圖/謝芳茵提供
團隊成員從開學起密集排練,練到晚上11、12點是他們的日常。圖/謝芳茵提供

為了讓用心準備的畢製能有滿場的觀眾,行銷團隊走進許多藝術相關課程的課堂上,希望將這齣音樂劇介紹給更多同學。談到推票的感觸,音樂班出生、隨後進入表藝學程的謝芳茵,語氣中充滿藝術人的深情:「也許他(觀眾)看了我們的畢製,下次會願意上售票系統,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好的音樂、戲劇,舞蹈他可以觀賞。」也正是這份熱情,讓他們的團隊繼續努力將這齣音樂劇推向校園的每個角落。

畢業將至回首四年 期待學校做更多

被問到學校是否有提供足夠的資源協助時,邱奕錡靦腆地說:「當然能給我們更多錢會更好。」但比錢更重要的問題是:表藝學程是否能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邱奕錡認為,系上課程以演員訓練為重,如果想要深入學習其他如燈光、舞台設計、藝術行政等劇場技能的同學,可能得另尋資源。謝芳茵則直言,系所課程設計是以培養中學的表藝老師為主軸,對各項都涉略一點,然而一名有心進入劇場工作的學生會更需要至少一項專業技能。

師大表藝算是「戲劇系」嗎?這兩位即將畢業的同學都不這麼認為。無論如何,第一屆表藝畢業生的成果即將呈現在大家眼前,兩位團隊成員仍充滿信心。他們辛勤排練的身影填滿每個晚上,細細琢磨劇中每個細節,期待將最好的演出呈現給每一位進場的觀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