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少女的斜槓人生——關於設計與思考
【記者曾韻、呂展綸/報導】臺師大出版中心於9月28日在誠品中山地下街舉辦「別搞什麼文創!先搞搞自己腦袋!」講座,邀請到設計師暨自由工作者好歪進行分享,有近30位民眾到場參與。
「別搞什麼文創!先搞搞自己腦袋!」文宣。圖/臺師大出版中心提供
當設計變成一道題目
對於好歪而言,設計、企劃的進行就好比解題過程,如同在算數學時,依據題目給的線索來解題。由於顧客給的訊息有限,設計師必須歸納現有的線索,透過「5W1H」來協助思考。「以本次講座為例,已經擁有的線索是Who、Where、When,至於如何進行、參與者有誰則是未知數」好歪提到,在設計、企劃編劇等領域裡,『目的地』(目標族群)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決定傳達的方式與媒介。
」,他也表示:「在傳播中,人大多留意與自己相關的事物。」人們瀏覽社群媒體時,能讓他們點閱的文章與影片通常都與瀏覽者有關係,在目標不明的情況下,文案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好奇「斜槓、文創、文化創意產業」的人便會對本次講座有興趣。
「天生的」創意?
關於創意思考,有些人會覺得創意是「天生的」,然而創意思考其實需要一段過程。好歪說:「靈光乍現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只等著它乍現。」必須先釐清問題,了解已知與未知的資訊。他將問題比喻成「鉤子」,在淺意識裡流動,想盡辦法在生活中撈到解答,有些人想不到答案的原因是「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不清楚自己的問號在哪裡,也沒有蒐集相關的資訊」。好歪指出:「在產出好點子之前,必須先有大量的點子,才有機會遇見好點子。」必須將大量的點子收斂、聚斂,運用「加減乘除」等方式,找出最好的點子,進而去設計與規劃。
文化x創意x產業
好歪指出:「其實文創產業是由三個截然不同部份組成的,文化、創意及產業。」文化就好比一道料理的食材,是我們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只要我們留心,文化便俯拾即是。創意則是調味料,如何把它弄得更精緻、更引誘他人,全靠創意的調劑。而產業就如同行銷,沒有適當的行銷策略,再美味的佳餚也無法闖出知名度。看似毫無相關的三個領域,但是當它們連結起來,就成了商機無限的文創產業。
座談後,部分聽眾與好歪進行交流。 圖/呂展綸攝
從臺中特地北上參加講座的吳小姐表示:「原來尋找創意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問題,難怪長久以來我一直找不到好點子!」現正就讀美術班的張同學也提到「我一直以為尋找創意的方式就是看一堆書籍或觀察周圍,卻不知道第一步是要找出問題」,正如同好歪最後提到的:「創產到最後還是要回歸自己,思考一下自己的能力及地位,再決定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產業。」就算今天不是個創作者,這樣的思考模式也可以幫助自己在專業領域有更多的突破以及更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