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各方觀點多元表達 訴求於音符中流動
【記者林佳儀、黃郁茜/報導】「臺師大逃犯條例關注組」聲援香港的系列活動,於昨(14)日晚上6時10分在誠正中庭與日光大道持續進行,除了多位同學、教授的接續短講,也加入音樂分享的活動,吸引許多同學駐足參與。
「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
英語系黃涵榆教授於短講開場便表示,近日許多人或許因新聞中的訊息感到驚嚇、悲傷甚至氣憤,而這些情緒都是正常、重要且必要。他向所有人喊話:「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走過這些情感,看清楚真相,不管真相有多麼赤裸裸,然後一起走下去。」談及「民主」和「抗爭」時,黃涵榆教授認為,因為抗爭的存在,民主才得以發展,抗爭的意義除了直接對抗國家的暴力,同時也在挑戰社會當中的保守價值。他以太陽花學運作為例子指出:「抗爭是對未來開放的,不是從退場那一刻結束。」短講末,黃涵榆教授強調此次活動標語「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鼓勵大家開創屬於自己的太陽花。
歷史系何宜樺也直言:「我們現在是同舟共濟的戰友。」他強調,《逃犯條例》並不只是法律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何宜樺也表示,雖然我們感到恐懼,大可以噤聲自保,但從來沒有向他們低頭,「這的確是一場看不見的抗爭,但我希望我可以讓你們知道,你們沒有錯,你們很勇敢。」

從經濟看反送中 《逃犯條例》與臺灣的距離
電機110顏柏宇以「反送中對台灣的影響」為題,從經濟層面切入。顏柏宇認為,中美貿易大戰與今日的《逃犯條例》必然有所關聯,並指出無論是經濟和政治,這些舉動都跟臺灣密不可分。「往往是你們覺得不重要的東西會決定你們的未來。」他呼籲大家應多加關注香港的反送中事件,因為這可能與台灣的未來息息相關。
創造友善溝通 突破同溫層
「一旦開始嘲笑家中長輩的無知,溝通效果一定會減半。」特教109梁宸遠認為成長脈絡會決定自己的價值與信念,因此當和政治冷感或是意見相左的親朋好友溝通時常備感艱辛。但他說明,依然要保持溫柔、誠懇的態度,為對方保留「心中空白的區塊」,傾聽、了解、靠近對方。而對於拒絕溝通的人,梁宸遠則認為,雖然拒絕溝通的人將耳朵關上,但他們並沒有停止表達,因此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創造空白,給自己與對方一些時間思考。梁宸遠希望大家放下成見,尊重彼此第一手資料的差異性,才有機會突破同溫層與政治冷感的群眾。
工教110賴鼎中也以「溝通」為題進行短講,「我們是要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爭吵。」他以此向聽眾提出五個溝通的重點—以友善的方法開始、尊重對方意見、傾聽、避免爭論以及站在他人立場看問題。除此之外,賴鼎中也強調「媒體識讀」的重要性,他認為身為閱聽人,必須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對新聞真偽進行求證,希望透過良好的溝通與思辨,讓更多人看見這些不合理的地方。此外,他也表達個人訴求:「不要讓台灣成為下一個香港。」
公領系教授楊智元也到場發表對反送中的看法。楊智元鼓勵所有人都能進行良好的溝通,「說別人無腦、腦殘,並不會讓他們靠得更近,只會把大家推得更遠。」針對《逃犯條例》,楊智元則表明《逃犯條例》並非不能通過,而是要進行合理的修改,應是能使香港人民接受的版本。今日香港一百多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龐大的民意絕對是不可忽略的。

在臺港生 還原現場
除了臺灣學生的觀點,現場亦有兩位港生上台與聽眾分享香港的真實狀況。提及返回香港支持行動的經歷時他們一度哽咽,「我們都只是一個學生,雖然我很害怕,但如果我們不出去的話,沒有人可以幫助香港。」兩位港生堅定的告訴台下同學,他們只是在爭取權利而非暴民,同時也希望藉此次短講,為香港爭取更多關注,並強調所有敘述皆是真實發生。
誰應該反送中? 心中相信的民主價值
「整個校園不應該是政治的絕緣體。」現任學生會長陳光耀開頭即堅定表示。「關心只是一種最低度的參與方式」,陳光耀鼓勵每個人不只需關心政治,也應將正確資訊,不吝嗇地分享出去。例如此次香港反送中行動,他認為應該持續追蹤,以免被許多假新聞、顛倒黑白的資訊混淆。當提及「誰應該關注反送中?」話題時,陳光耀則確信所有相信民主價值、身在民主體制的人,都應該關注反送中。下任學生會會長陳亮均也表明:「我非常佩服香港人有這麼強烈的決心、這麼勇敢。臺灣人應該在香港人的這些血跡上,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以音樂、影像另類聲援
除了短講發表,公領108陳相合也在活動中帶來《憨人》、《晚安臺灣》等多首歌曲,透過音樂為香港發聲。眾人則舉起手電筒照亮舞台形成一片燈海,現場沉浸於歌聲中。
活動最後,發起人歷史108張家偉帶領現場所有觀眾錄製「全台大專院校聲援香港反送中行動」影片,眾人齊喊:「我們是師範大學的學生,我們挺香港,反送中,香港人民,加油!」張家偉也在活動尾聲呼籲,活動的結束不代表支持行動的終止,希望大家都能持續關注「反送中」的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