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關注《逃犯條例》 師大學生自發舉辦系列活動
【記者蘇俞心、林佳儀、廖郁菁/報導】由「臺師大逃犯條例關注組」所發起聲援香港的系列活動,於今(14)日中午12時30分在誠正中庭開始,由電機110楊宗勝率先進行第一場短講,多位關心此議題的同學及教授也主動上台分享。
學生短講 道出個人想法
「華人社會因為長幼有序的概念而限縮了年輕人的發言空間,這也是成為政治冷感的因素之一。」針對年輕人政治冷感的現況及科技進步的影響,楊宗勝指出,多數不參與政治的人都擁有一個共同思想,「政治不關我的事,不要影響到我的生活就好。」他呼籲在場聽眾從微小行動開始,面對政治冷感的朋友,可以試著準備一個議題,一起坐下來理性討論。演講的最後,楊宗勝邀請在場學生一起喊出「香港加油!」在場的支持者們也給予熱情的回饋與掌聲。

第二場短講由機電107李旻祐進行分享,他在演講中談及《送中條例》的始末以及此條例對臺灣產生的影響,同時也直言:「既然這件事跟我們息息相關,那我們能夠怎麼樣幫助身在香港的朋友?」李旻佑認為目前大家所能做的,就是持續追蹤報導與現況,親自了解事情的始末,並嘗試和身邊不同立場的朋友溝通,他也強調:「我們的假想敵,遠比我們想像中善良。」李旻佑進一步呼籲,希望大家能多以「溝通」代替「貼標籤」,更能形成有效且正面的對話討論。

除了主講者,許多聽眾也在短講中間的空檔主動上台,公領系教授楊智元拿起麥克風向支持者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指責只會把別人推的更遠,」楊智元勸告同樣支持反送中的朋友們,「若是你的朋友不關心政治,不要指責他,要和他理性討論,讓他願意關心。」
生科108林宜蓁也上台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她提到日前隻身抵達香港聲援反送中、並積極分享最新消息至社群平台的張珮歆,正是她的朋友。林宜蓁非常感謝師大的朋友自發的活動,在分享途中,她一度哽咽到無法言語。「她(張珮歆)的IG在短短一個晚上超過40萬人關注,非常開心臺灣有這麼多人關注這個議題,但她也是一個平凡的女生,真的很擔心她。」除此以外,林宜蓁也提及一位在香港大學就讀的朋友,對方身在事發地,卻反而詢問她香港的現況與新聞,因為「當地的媒體都不會報,只能透過IG、FB、或海外朋友的消息來了解香港的現況」。


責任編輯/吳芝頤、廖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