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43期】無障礙空間現況仍待改善 盼增加直接反映窗口

近年隨弱勢團體極力呼籲,身心障礙人士的權益日漸受重視,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更是場所必備。而就讀師大的特教生逐年增加的情況下,如何輔助他們方便安全地暢行校園便成為重要課題。校方為特教生規劃新建與補強校園中的無障礙設施時,除了符合法令規範外,也期待能為特教生開創更有利的學習環境

 

【記者林佳儀、廖宜德/報導】近年越來越多身心障礙生選擇就讀師大,由於行動能力的受限,身障生迫切需求友善的校園環境;然而本校於新、舊建築的設計標準不一,無障礙設施規畫上明顯有落差,各類設施的空間分布及實際使用考量仍有許多改進空間。

 

無障礙設施疏漏多 難貼合基本需求

人發108,身為身障生且輪椅使用者的劉加承直言,新建的國際會議中心入口並未設置供輪椅進入的斜坡,不僅不符合政府規範,對輪椅使用者也相當不友善。身為學習障礙生,公領109李坤融一併指出,游泳館前的無障礙坡道彎度設計不良,經常導致輪椅無法順利轉彎。

而身障生在樓層間的移動往往須依靠電梯輔助,攸關校方運行的行政大樓至今卻仍缺乏無障礙電梯,造成身障生辦理事務的不便,男一舍、女一舍也尚未設置。對此,劉加承無奈表示:「完全沒去過學校地餐。」另外李坤融補充,電梯內為視障生所設置的樓層點字板也已磨損許久卻未見修繕,而校內的無障礙廁所更是有裝置老舊生鏽及分布位置不足的問題。

除上述狀況,校內易忽略的非友善空間仍比比皆是。如教室部分,課桌椅擺放過於擁擠與階梯教室的設計,都使輪椅使用者只能在最前方或最後方聆聽課程;而通勤部分,往返本部及分部的校車皆未配備供輪椅上下車的升降器,甚至導盲磚也有通往錯誤方向的疏失,諸多細節部分都對身障生在校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對話次數、效率低 工程無法與實況配合

談及無障礙設施修建提案的管道,李坤融說明,師大設有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每半年開設一次會議,由兩名學生代表向學校提出問題,平時則是向特教資源中心通報狀況,再由教師向上呈報。然身為學生代表的他認為學生與校方對話的頻率過低,經常發生修建的速度趕不上呈報案件數,或無法得知提案進度的狀況,也因此常有施工延宕導致無法及時改善問題的情形。

李坤融因此建議,學校建築改建或新建前,都應事前審慎評估或與專業人士諮詢有關無障礙空間的規劃及利用,避免完工後才發現實際使用上的困難,不僅造成身障生的困擾,也增加學校支出。

能解決問題最重要!」面對上述問題,李坤榮與劉加承皆期許校方與學生間能有更多實質行動,如規劃校園中無障礙空間的動線和確實公開無障礙設施的審核等。同時期盼能增開學生與總務處通報問題的直接窗口,若每月皆能有固定會議向校方反映無障礙空間使用情況,簡化雙方溝通行政流程,增加對話機會,或許校園無障礙設施能改善更多。

 

李坤融與劉加承期許校方能有更多實質行動。圖/林佳儀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