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期】師大日光藝文祭 讓你「藝」想天開
藝術已然潛伏在我們的思考迴路、舉手投足和口齒唇舌中,但時不時迷失於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仍需一些平台,把生活的百種樣貌以藝術的形式濃縮匯集,使我們得以反思、整理、再出發。每一年,各大專學校中都有許多滿懷熱忱的學生們在編織著藝術的平台,本期將帶大家一窺台大與師大的校園藝術祭典,以及背後熱情獻身的學生團隊。
【記者陳嘉欣、林一方/報導】第二屆師大日光藝文祭將在今年五月登場,有別於去年與電影、遊戲等等媒材的結合,今年融入文學與傳統戲曲等元素,並特別邀請到知名作家共襄盛舉,希望帶給大家更豐富的藝術體驗。
以往年模式為基礎 開拓更多可能
今年藝文祭的主題為「藝類」(取諧音「異類」),活動總籌蕭富升解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思考方式,所以大家某種程度上都是不同於別人的異類」。他表示第二屆藝文祭大致繼承去年的經營模式,關注度最高的文創市集會繼續開辦,將聚集更多樣的藝文店家跟創作者,更邀請校內外社團加盟讓市集規模進一步擴大,藉此讓師大學生更加關注日光藝文祭。鑑於去年的藝文祭為期一個月,活動架構較為零散,今年將把表演劇場、藝文沙龍等活動集中在一週之內,唯實驗劇場需要在六月份才能跟觀眾見面。
跨越舞台限制 通過互動碰撞出更強火花
蕭富升特別預告了活動內容,提到今年的重心主要放在五大項目:角落劇場、實驗劇場、藝文沙龍、崑曲公演以及日光市集。角落劇場由話劇社協辦,想讓大家體驗在劇場裡經由調整不同器材而呈現不同效果的臨場感;實驗劇場則是由師大表藝系的學生協辦,主要讓觀眾分別進入五個劇場,自行選擇劇本後,由演員演出,並在結束後自由發表觀後感,再換場所體驗。透過不同場景的轉換與劇本的選擇,觀眾和演員得以搭起互動的橋樑,分享彼此感受。另一項專案類屬傳統戲曲,與校內崑曲社的年度公演做結合,期望藉此讓大家感受傳統藝術之美。此外,今年加入的「藝文沙龍」為整場祭典注入文學元素,邀請散文家簡媜來進行演講,歡迎校內外的朋友共享盛宴,開拓藝術視野。
籌備過程不易 經費不足成最大困擾
日光藝文祭雖是一個鼓勵「異想天開」的活動,但籌備過程還是有許多現實面的考量。由於今年涉及的範圍較廣,活動項目較多,因此在跟各項目負責人溝通時難免出現狀況。除此以外,由於目前活動經費都由學生會批出,今年經費被縮減導致某些活動內容無法呈現。雖然物資缺乏,但蕭富升表示團隊會利用現有資源節省經費,藉創意及心思彌補其短。他期望藝文祭明年可以達到經費自主,從而把活動擴及到不同領域,並與周邊店家合作使用場地。由於去年活動人流較預期少,因此今年投注了更多資源在行銷上,並開始跟企業合作,提高藝文祭的知名度,欲在師大校內建立知名度後,再將規模逐漸擴及至校外。
藝術為精神之寄託 盼鼓勵師大人追求夢想
最後,蕭富升說出對活動的期盼:「有些同學雖有一技之長,但一直缺乏表現的平台。我希望這個活動能夠鼓勵師大人,追求夢想,做想做的事情。」他認為這個活動的意義,不只在於增添校園的藝文氣息,更是期望使同學擁有更多機會接觸與面對藝術,進而更自信地表達自己。同時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藝術」這件事情:「藝術」是無遠弗屆、開放自由的。生活無法脫離藝術,正如食物為人體生存之必要,而藝術正是人類的精神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