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42期】服二學習管道多元 服務中帶來成長

【 記者林佳儀、吳芝頤/報導 】服務學習(二)(以下稱服二)是師大學生全校共同必修課程,通過方式多元,社團與學校單位常為此舉辦相應活動,各自具不同特色及學習場域,而辦理情況、回饋及收穫,都是籌辦時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


回饋鄉里寓教於樂 返鄉服務傳承感動

寒假期間,各鄉友會多舉辦返服營隊,帶領家鄉的偏鄉孩子在歡樂中學習。臺中南投同鄉校友會(中友會)22屆返服總籌,數學110林書賦認為,學習是參與返服最重要的目的,「在整個營隊中,能獲得課本上教不到,與人相處的一些新的想法。」因此中友在面試工人時,會特別聚焦對方「服務」的態度。

他坦言,返服是個需要付出許多心力籌備的大活動,因此招募工人前都會詳細說明參與費用與時間,盼大家先衡量課業與經濟狀況能否負擔。而過程也帶來豐厚收穫,林書賦相信,這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是感動的傳承。他最後總結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樂在其中的話,會覺得這是一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話語中處處透露出他對返服的喜愛


大學營隊趨成熟 回饋效益成關鍵

許多科系會在寒、暑假為高中生舉辦營隊,同為通過服二主要方式之一。截至今年已舉行兩屆的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營隊(人發營),在繁複外部接洽及人力調度上已漸趨成熟。然而,經費來源一向是學生活動的重大挑戰。第二屆人發營副籌109級吳雨錚說明,他們不會向工人收取費用,而是由參加的高中生繳交學費及積極尋求贊助補足,大幅降低招募工人的門檻。人力方面,儘管有些人已經取得服務學習(二)的認證,基於人情緣故,仍願意加入籌備團隊。

吳雨錚指出,參與營隊的關鍵在於「活動的品質和可以給個人帶來的提升。」她點出部分活動的弊病:雖然以服務學習為名,卻無法達成相應之效益;且由於服務學習制度為必修,即使對營隊缺乏興趣,部分學生仍不得不參與活動。


用生命陪伴生命 數位學伴共同成長

除了學生活動,全人教育中心亦辦理相關方案,邁入第二年的「數位學伴計畫」以遠距離方式,讓師大生和偏鄉的中、小學生進行線上即時教學。「在數位學伴計畫中,有句『用生命陪伴生命,以生活教導生活』,你願不願意花十週的時間陪伴一個在遠處的生命,並和他一起成長、共好。」全人教育中心行政幹事王建傑指出,這是計畫宗旨所在;因此在學生篩選上,除了課輔相關經驗,能否全程參與也是重要條件。

管理師李育齊解釋申辦該計畫的主因:他肯定師大學生的教學技巧,缺乏實務經驗卻成劣勢,因此希望透過此計畫,能夠擴展學習場域,同時落實社會責任。王建傑坦言,能認抵服二,的確是參與誘因之一;然過程中他也看見學生心態上的改變,去年共同承辦學校也給予正面回饋,讓此計畫更能達成延續服務之目的。

 

 

( 責任編輯 / 李翊廷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