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期】從咖啡回溯環保源頭 —「使用公平貿易咖啡,行動支持保護土地與咖啡小農」
【 記者李尤/報導 】愛護環境的方式到底還有哪些,喝咖啡也能愛地球嗎?穆勒咖啡館是一家由行動實踐環保的業者,所打造的公平貿易咖啡店。店內除了在選用咖啡豆與提供餐具上響應環保,也鼓勵客人自備環保餐具,以小小的習慣改變來保護這片土地。
咖啡是枝 環保是葉 兩相結合別具特色
藏身於大直圖書館後安靜巷弄的Café Muller,長期使用與生態綠平台合作的公平貿易咖啡豆,店內均使用環保餐具、玻璃吸管及再生衛生紙。種種環境友善的細節堆疊之下,店主Aarti開咖啡廳的初衷卻十分簡單,「想調好的咖啡,順便做公平貿易」───原來環保並不是出發點,咖啡才是意念的主軸。而在鑽研義式咖啡的同時邊關注環保,久而久之促成了兩者結合,使環境友善元素成為了穆勒咖啡的特色與點綴。
公平貿易受惠兩端 何樂而不為
「能夠公平貿易是一件很棒的事,」Aarti提到。與一般市場生利後才想要協助小農的思考相反,從一開始,公平貿易就會先給予原料生產者穩定的空間及收入,再談論後繼之持續發展。反觀現在許多廠商為了獲得更高的市場效益,往往優先選擇能夠提供便宜原料的耕作方式,卻犧牲了自然環境。若能在獲得高品質咖啡豆的同時,也為保護自然環境的長期投資下注,何樂而不為?Aarti笑談,「不是為什麼要,是為什麼不呢?」
「知道東西哪裡來、如何來及哪裡去」 日常生活中的真正環保
「環保其實是個門檻很高的議題,」Aarti沉思許久說,「許多人只在乎片面的結果─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製造了多少廢棄物、如何最方便地取得物資?只一味追求片面的資訊,實則缺少行為的核心。」他認為要過真正的環保生活,是要先知道東西從哪裡來、如何來而後又會往哪裡去,「到底物體的生命是如何經過你的生命?」同樣的,Aarti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會儘量挑選有機栽種及無添加物之食物,他鼓勵大家從每天生活過程中來思考如何減少環境的負擔。「開咖啡店對我來說很環保啊,減少了每天買咖啡的紙杯。」雖是玩笑話,Aarti卻無疑將看似遙不可及的環保融入了自身工作與生活中,也帶領我們看見在日常中實踐環保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