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41期】揉進環保意識 書本與思想持續傳遞價值

【 記者李尤、凃采伶/報導 】獨立書店「森雨書房」三年來走過台北市及台中市七個據點,向來訪讀者推薦珍藏的書籍,開拓訪客對書籍樣式的認知,並且提供舒適的空間,使彼此的人生故事得以在此交換。創辦人鄭森雨期許讀者能更加重視閱讀的過程,進而發展出更深刻的記憶與體悟。此外,森雨創辦書房的初衷也與環保有關,對於環保更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創立森雨書房   書本出走之餘 也能重複共享

森雨書房的創辦人鄭森雨從高中開始收集書籍,並漸漸萌生了「放在家裡獨佔,倒不如釋放出來,借給別人的同時也可以結交新朋友」的想法。從2012年9月開始在臉書建立書籍借閱平台,後來更到不同城市的藝文空間駐點,開啟了與不同城市的人們分享交流的旅程。「書是涵納世上各種觀點和事物的載體。」在選書上森雨偏好能促進思考且禁得起時間考驗的書籍,他參考圖書館的運營模式,強調書本的重複性、公共性,希望促進人們的思想共享,實屬一種意識層面的「循環再利用」概念。

 

書房取材大自然 結合設計專業表達環保意識

「我把空間當作大家之間的接線橋樑」,森雨認為透過空間不僅可以讓人之間結下意料之外的緣分,也能在體現個人品味的同時自然而然被接納。從書籍到音樂、擺設,無一不是由森雨親自揀選,書籍及音樂代表了他的自我,而店內取材於大自然的裝飾品透露出他對環境議題的關注。時尚設計專業出身的森雨,因意識到在服裝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及垃圾,因而回歸於取材自然的藝術形式。在展覽中他會選擇能被回收的素材,甚至特別訂做可回收材質的名片。他笑笑表示,「有環保意識,生活也難免會出現許多不便利之處。」但森雨認為正因現代人的生活過於便利,常常不自覺地忽略環保,「只要我們在選擇時多一分思考,許多無意間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便能被避免。」

 

藏在日常細節的環保 反思便利過頭帶來之後果

森雨平時多以腳踏車或大眾運輸工具代步,飲食方面則避免吃肉及蛋奶製品。吃素的出發點並非對健康及體態的考量,而是為了減少環境的負擔,若聚會上有剩餘的食物,也一定秉持堅持不浪費之原則將其吃完。其餘生活習慣還有自備購物袋、使用載具取代紙質發票等。「不僅要有意識地去選擇使用什麼,更要清楚不去選擇什麼。」另外在住所中時常出現螞蟻和蚊子等蟲子,他也儘量不去傷害,而使用盒子捉之並放出窗外。各式生活堅持,凸顯森雨在實踐環保上的獨特想法。「一般認知中這些習慣或許是多此一舉和麻煩,但便利過頭的一切及附帶的後果,真的是大家想要的嗎?」

 

而近來關心動物生命自主權的森雨目前籌辦明年三月的藝術創作個展中,盼藉由實際個人作品來傳達自己對環境及生命的關心。此外他也受邀參與11/3-4的「透明象限」─── 藝術採集計畫(活動詳情見台北國際藝術村網站),健談的他期待屆時與大家親身交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