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比賽師青校園

【2018啦啦總籌|社教系】堅持,是為了讓感動延續

【 記者饒辰書、吳晨皓/報導 】「師大社教,讓你尖叫,光芒閃耀,盡在社教!」熱情的口號聲劃破夜空,節奏整齊的步伐跟著青春活力在操場大步邁進,這不是什麼神秘的邪教儀式,而是社教啦啦在夜晚體能訓練的例行公事!社教系繼去年拿下第二名後,今年以「維修隊」作為主題出發,秉持「社教精神」——相信一起做一件事是快樂的,希望能把去年的感動繼續延續下去。

 

在放棄以前  還可以做更多

關於這次社教啦啦的主題訂定、舞蹈的編排,社教啦啦總籌戴珮慈以及副籌戴維柔表示,今年的啦啦主題是由總籌股與教練不斷開會討論後,一同決定的。而舞蹈的部分則是由教練根據主題編排,因為並不是每位加入啦啦的隊員都有舞蹈基礎,在舞蹈的學習狀況上也都不同,所以舞步相較於其他舞蹈來說簡單許多。

目前的舞蹈練習狀況之中是頗為順利的,在教練與眾學長姐們的耐心指導下,社教啦啦正穩定前進。然而,過程中也曾歷經困難,例如總籌股提及在籌備過程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初期人數不足,甚至面臨到無法參賽的窘境,後來在經過內部討論後,在臉書社團版發出一則予以社教百十一同學的告白書,希望心有餘力的同學們都能夠一起參與這場盛事。

最後感謝許多人熱情的加入,這項問題也迎刃而解。戴維柔表示,剛開始也曾想過是不是今年就不參賽了,但最後仍認為在放棄以前,一定要用盡方法才行,好在最後有大家的熱情參與,才能度過這次的危機。

同學們認真練習,團結一心往前邁進。圖/吳晨浩攝

同學們認真練習,團結一心往前邁進。圖/吳晨皓攝

 

快樂不該先被定義  應是用感受出來的

一直以來,傳統都被視為理所當然,當你選擇加入這個系,你就應該擔負起這個系的責任。然而對於社教系來說,傳統不該是如此大的負擔,戴維柔和戴珮慈認為:「啦啦應該是一種維繫彼此的方式,是透過一起做一件事情的過程,進而獲得歸屬感與快樂感。無論過去的成績如何,能傳承下來的也只有經驗,但是其中的感動、快樂與回憶卻只能透過當下的實際參與來構築。」於是,啦啦比賽的主體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每個人都能夠享受過程中的每件小事,就是構築社教啦啦這件大事的最好的方式。

 

光鮮亮麗的背後  道具組默默付出

啦啦隊競賽,鎂光燈下除了有賣力舞動的舞蹈組,背後精緻的道具也是抓住評審和觀眾的焦點之一,而這些作品則是道具組每日加工趕製的心血。戴珮慈說明,舞蹈組和道具組基本上是分開進行的「同心協力」,在一開始與教練的討論決定製作方向還有可行性後,道具組就肩負著重要使命去完成任務。

道具組負責人陳宜暄表示,道具的製作其實不會比練舞輕鬆,常常在接近比賽時分,更得熬夜加緊製作,夜宿在教育大樓的教室,不過有時候舞蹈組的夥伴,甚至是沒有參與啦啦活動的學弟時間有餘都會來幫忙。道具組擁有相當和諧的工作環境,大家也都很沈浸在為社教系付出的氛圍。

默默付出的道具組,是啦啦團隊最強的後盾。圖/吳晨浩攝

默默付出的道具組,是啦啦團隊最強的後盾。 圖/吳晨皓攝

 

相信自己  就在正確的路上

每年的新生季期間,是否該參與新生啦啦競賽總會引起廣大的爭論。社教啦啦總籌戴珮慈表示:「感謝最後選擇來參加練習的學弟妹以及支援的大屆學長姐,訓練的時間非常多也十分艱辛,也有觀察到其實有些學弟妹正處於心靈與體力的痛苦,不管是體力不支,甚至心底有得失不平衡的煎熬,仍舊很感動大家選擇留下來,咬著牙堅持下去。」

戴維柔認為這次的比賽並不是為了拿到優秀的成績或名次,而是看見社教大家庭團結一心一起努力,那麼也就不會有所遺憾,也想告訴學弟妹們:「總籌組永遠是最強後盾,在背後支持陪伴著,希望大家都能在11月15日比賽當天表現自己奮鬥換來的成果,不後悔自己的抉擇!」

 

( 首圖 / 杜唯瑄提供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