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期】未來遠大於你的想像—畢製類型與延伸思考
【記者楊詠崴/整理報導】在台灣,重視實作的系所如美術、設計、影視類,在大四期間最重要的莫過於完成「畢業製作」。「畢業製作」通常以必修課程的形式作為畢業門檻,以臺灣師範大學來說,校內科技系、圖傳系、設計系、美術系皆為需要畢業製作的科系。而畢製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設計相關科系為主的靜態展覽類,北部學校多展出於松菸或是華山。二、電影傳播相關科系的播映類,像是今年台藝大電影系、世新廣電系的作品於新光影城放映。三、音樂、舞蹈、戲劇相關學系的演出類,這類包含個人音樂會或集體大型演出。
所學融合創意 新一代展帶來焦點
「畢業製作」使學生能將所學發揮與融合創意,並透過團體合作完成的作品,亦是銜接業界的重要橋樑。許多科系選擇參與「新一代設計展」,而原因不僅是新一代展知名度高,更由於其短短四天的展期卻能彙集眾多企業的目光,期間都被視為團隊得到青睞或是作品大規模生產、上架的起步與機會。新一代設計展舉辦近40年,內容橫跨產品與工藝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與建築設計、服裝與時尚設計、跨領域整合設計等多元領域。
除了展覽,2014年開始推動「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藉由企業出題公開徵求學生作品提案,讓學界了解業界需求,期待達成產學合作共創的目標。然而長期備受高度期待的雲林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為求更彈性化的展覽空間設計以及提升觀展品質,今年三校聯盟,集體選擇退出新一代設計展,並於華山舉辦「Hashtag|2018 台科北科雲科聯合設計展」,期望能與觀眾深度交流,使作品核心理念被看見,而不流於商品展型態。
議題導入畢製 促進思考與限縮創作之兩難
近年部份系所開始自發性與企業、組織或是基金會合作,甚至嘗試將畢製帶入社區的延伸活動。去年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以「地瓜力」為畢製主題舉辦系列活動,將海龜生態議題帶入社區並將聲音視覺化,使當地居民有不一樣的感官體驗。此外,與社會議題相關的畢製逐漸得到社會注意,如去年有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裸菜市場」以「復仇式色情」為題,以多樣形式展出被害者的心理狀態及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藝術系「100%純污水製冰所」汲取台灣污水製成美麗的冰棒,促發思考污水污染的嚴重性。而今年台藝大視傳系「新鮮直送」團隊,用精細設計來講述「環境污染」及「碳足跡」等相關議題。該系二年級陳俞君同學,同時也提出此作法不見得完美之見解,由於具「議題性」的畢製往往易受老師喜歡,卻可能使同學無法完全自由的創作而限縮於框架中。
產製籌劃與行銷 與業界連結亦為畢製重點
從類型、展覽場域、延伸發展,畢製的機會逐漸多樣化,該如何選定題目、找合作對象、延伸發展後續的可能,都是學生激發自己更全面性的考量的重要機會。畢業製作並非只是單純的作品展出或是必修門檻,學生不能只會產出作品,還要能長遠的思考進行籌劃、產製與行銷,因此畢製更可以說是連結業界的重要媒介,例如廣為人知的「金點新秀獎」便是學生嶄露頭角的絕佳機會;十萬多人追蹤的「設計發浪」粉絲專頁也已進行五年的「後浪賞」作品評選,從得獎作品以外選出《難以歸類特別獎》、《整合解決問題獎》、《社會振興公益獎》 、《商業模式創新獎》 、《似有非有實用獎》 、《原創實驗工藝獎》六個作品,並為其寫介紹進行宣傳;而「圖文不符」之「特別企劃-不只是畢製」,以「改變社會的設計」為基準評選最佳畢製,協助提供媒體曝光及經濟補助等,以上皆可看出社會對畢製能發揮的影響力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