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事件師青校園

【四六事件】首部曲:回顧歷史、提供觀點

【記者吳芝頤/報導】上週4/23(一)至4/27(五)在勤樸中庭的四六事件展覽,你們是否注意了呢?四六事件今年屆滿69周年,師大學生會聯合臺文系、地理系、教育系學會會長,以及台大法律系學會,一同舉辦今年一系列的四六活動。

人事紀實、延伸議題雙管齊下

這次策展目的以事件回顧為主,將關鍵人物—黃榮燦、朱實、謝東閔、劉真,及重要組織「銀鈴會」一一介紹,展覽內容也納入學生和校方各自立場。此次展覽海報採專題性方式呈現,剖析校史和學者兩派對於當時師院師生受到的迫害、校園領導階層處理方式的不同解讀。而今年的宣傳也新增自製刊物,希望藉由報紙的紙本空間延續議題,留給讀者更多的反思,而發送的對象除學生外也包含教授,打破讀者身分侷限,將議題推至校園各處。除了海報、刊物,現場更於櫃台設置小型書展,並在地上貼出時間年表、標出事件發生時間,吸引觀眾目光,另外也發放寫有「從未記得,何來遺忘?」的免費小卡和貼紙作為輔助宣傳。

圖片2

現場除了海報外也設置書展,提供不同的參考角度。圖/吳芝頤攝。

 

轉型正義從校園開始

學生會會長楊婷雅說:「現在有轉促會,而轉型正義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讓大家知道校內也有同樣的概念。」但依師大的體質而言,無法在短時間內將議題的聲浪拉抬至一定高度,因此今年的活動是為明年70周年鋪路,希望明年能和事件主角之一的生科系(當時博物系)合作,讓文理激盪出新的火花,提供不同觀點也挑戰目前同溫層,將學生對於事件的矚目讓學校高層,甚至是校長知道。

 

藉活動找尋同好  齊心努力

楊婷雅說此次策展期間,許多同學願意停下腳步瀏覽海報、聆聽解說;在發送刊物時也有人表明自己對四六事件的高度關注。其實這些回饋是她及籌備團隊莫大的鼓勵。楊婷雅認為師大人其實並不完全對議題冷漠,往往只是欠缺一個發起的人將有意者連結。這次和台大法律系學會的合作也是為了讓議題打破空間限制,讓同為事件主角的台大法學院注入高度論述性的言論,成為此次活動的堅強後盾。

圖片1

四六展覽提供留言板,讓參與者寫下個人意見。圖/吳芝頤攝。

師大校內的四六事件展覽已落幕,學生會及台大法律系學會另外規劃5/4於台大霖澤館邀請博士候選人林傳凱,講述其研究領域—白色恐怖,還原當時被鎮壓的學運及地下黨員。另外,主辦單位也與景美人權園區合作,預計於5/6下午進行六張犁小旅行,邀請當時的受難者家屬帶領導覽,以幾近於被害者的視角重新看待並認識亂葬崗歷史,期待透過講座與導覽,持續引導大眾關心四六議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