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

【538期】徐嘉凱:創作本是一場磨難 堅持找到自己要說的故事

【記者廖家儀/報導】以創業製片公司「SELFPICK」為基底,徐嘉凱從不同真實社會觀察中選材,用獨特敘事手法搖出一部部醉人風味的網路劇,如《Mr.Bartender》、全台首部原創4K影集《私室》等製作,現正為首部電影籌備中。

創作與營運角色碰撞    徐嘉凱時刻檢視自我

從學生時期便專職影像創作,畢業後,2014創立「SELFPICK」,徐嘉凱認為最困難的並非資源上的缺乏,反而是對自己的質疑與個人角色間轉換。身為創作者,無關乎有沒有資源,而是要在資源有限下,時刻檢視自己是否具有足夠的才能吃這行飯、是不是能寫出好劇本,並持續在創作者與公司營運者間切換狀態。

 

徐嘉凱導演_SELFPICK提供

徐嘉凱導演。圖/SELFPICK提供

 

談起現今產業困境,徐嘉凱表示,除了龐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將人才磁吸效應般「吸」過去,還有更根本的原因——「我們寫不出好的節目和劇本。」徐嘉凱如是說。他認為台灣作品千篇一律,談論校園愛情,而極少拍題材特殊的類型片,徐嘉凱進一步解釋,並不是台灣無法負擔大製作成本,而是當代年輕人的人生經驗仍停留在「小確幸」狀態,無力承擔沈重的故事。

 

「創作本就是一場磨難」    徐嘉凱:為題材付出所有

台灣影劇已很久沒有大幅度改變,徐嘉凱指出,創作者必須檢討自己寫出的東西踏不踏實、接不接地氣,還是仍在「為賦新辭強說愁」?然而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場磨難,徐嘉凱談到:「當你願意為一個題材付出所有,它就會精彩。」現在民眾對過去歷史有多少理解和動力?徐嘉凱認為創作不用執著於過去傷痛,重點則應放在「現在的我們有沒有使命感在現在的議題上」討論。

 

「很多人有故事想要說,但我們能為了它堅持多少?它只是你的畢業製作嗎?」徐嘉凱最後提及,「(它)只是你的什麼嗎?如果不只是什麼,那你再來。」在影視產業裡,個人很容易轉換於不同職位,先是學生導演、副導演,再來可能到廣告公司、網站企劃,最後又回來做導演、拍片。而無論角色如何切換,想要留在媒體娛樂產業中,要突破絕非易事。徐嘉凱最後以李安為例,「(李安)在以前這麼好的時代,仍然熬了七年才拍《推手》,但誰沒苦過?」徐嘉凱點出,待在娛樂業唯有不放棄和專一,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久更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