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8期】PICK OUR OWN PATH後 我們需要面對的是什麼? ——徐嘉凱專訪完整收錄
【記者廖家儀/報導】“We pick our own path”是SELFPICK的創立初衷,其中包含了自我與選擇—走自己的路、做我們所選擇的事以及將娛樂的自我選擇權還給大家。而這次,我們想和導演談的是「選擇之後」,對於想要進入娛樂產業的學生,有什麼在等著我們?
問:入行至今最大困難為何?
導演:第一當然是寫不出劇本,或應該說是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那樣的才華拍出很好的作品。時常會這樣質疑自己,這無關乎有沒有資源,而是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能不能做到一定程度,如何確定自己有沒有天份吃這行飯。另外,若是要說單一明確事件的話。即是自己身兼導演還是公司負責人,拍片的過程中還要一邊去應酬籌錢,寫劇本和公司營運間的角色轉換上是很困難且令人疲憊的事。
問:關注到SELFPICK提出的沉浸式娛樂,除了私事酒吧外還有什麼計畫嗎?
導演:這是一個很大的計劃,包含了許多面向,未來也會希望做旅館或沉浸式劇場。像是國外的《Sleep no more》,它的劇場範圍不只在劇場內,觀眾能親身成為第一視角,而不是隔著第三道牆在看演出。我也有想過在酒吧內做類似的事情,但相較《Sleep no more》是更即時的環境劇場。在這個環境內實行演出每次皆不同的劇幕、把當下的對談轉換成故事,不像《Sleep no more》的定幕演出。但,想做的很多實際上能實行的卻很少。因為資源不足、沒有專業人力,光讓酒吧營運並有正向營收,推行至電影版拍攝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事。基本上,沉浸式娛樂具備一個完整、理想型的架構,但要實踐它非常不容易。
問:既然這麼困難為什麼還要做呢?
導演:坦白來說,我是一個夢想主義者。所謂夢想或現實主義之間有很多範疇,但當我覺得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想到一個很棒的idea,不論它很困難或是否能達成,就會想要挑戰看看。很簡單啊,我想要這個產業更好,我想到一個很棒的方法,就去做啊!
問:那麼就您觀察,台灣目前影視產業最大問題為何?
導演:分成兩個面向來談,第一,我們大家都能理解的「大環境」。我們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市場、還有很大的磁吸效應,所以優秀人才容易被吸過去。大家不會再想要在這塊土地上突破,而想突破最快的方式就是離開。
然而台灣自己製作環境也不爭氣。電視台很多,基本上只要一直拍戲、不斷routine就能有錢賺。而文化部的持續補助,更讓許多人拍戲只是為了拿補助案。我們太習慣用老套的方式賺錢,而非去改變。台灣從SD到HD跳了很久、從類比到數位也過了很久,別人在做4K的時候我們連HD都還沒換完。而這牽涉到龐大的利益結構,在位者不想放權給它不懂的事情,不想將這些機會下放。
可是除此之外,我們本身也有很大的問題—寫不出好的節目和劇本。中國大陸有很大的天花板讓他們什麼都不能拍,但他們的生活環境讓其中仍有佳作。而韓國,他們曾過得困苦,也因此有了很強的故事力。反觀我們自己,台灣的作品千篇一律、校園愛情,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錢去拍類型片,而是我們年輕人的生命經驗就是長這樣子,我們負擔不起生命有這麼沉重的故事、我們仍停留在小確幸的狀態。就像Mr.Bartender最真實的樣貌只能到達這個程度,但若能交由一個生命經驗豐富的人來完成,我相信它會做出很不一樣的事。
我們自己有很大的問題在於我們很久沒去做大幅度改變,而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場磨難,我們必須檢討自己寫出的東西踏不踏實、接不接地氣,還是我們仍然為賦新辭強說愁?
*SD:解析度720×480
HD:解析度1280×720/ Full HD:1920×1080
問:台灣也是走過一段艱困的歷史才有現在的呀,難道這些故事不值得寫嗎?
導演:但這和現在的創作者有關係嗎?或是說現在有誰會拚了命的想寫出這樣的故事呢?如果有人拚命就一定會完成,但我們現在沒有。像我們談起二二八事件,不一定所有人都會關心,但當韓國談起光州事件,他們會拚了命要去完成它。當你願意為一個題材付出所有,它就會精彩。像過去台灣的「他們在畢業前一天爆炸」、「危險心靈」,我們曾有過那樣的時間—但現在很難。回過頭來,你我對於過去的歷史有多少的理解和動力,我們可以沒有、不用一直執著於過去的傷痛,但我們現在有沒有什麼樣的使命感在現在的議題上?
問:所以這是現在年輕人從事影視產業的困境嗎?
導演:我們有故事想說,但我們能為了它堅持多少?它只是你的畢業製作嗎?只是你的什麼嗎?如果不只是什麼,那你再來。我們要認清楚為了什麼而進入這個產業、要來做什麼,而不是覺得這裡很fancy就想要來。這個產業情況很糟、娛樂產業、新媒體產業更是,裡面充斥者商人在炒作。新媒體是資本家的遊戲,是網路新櫃炒作出來的東西,它奪走了我們的眼球和時間。有人用資本去砸,砸出了許多媒體,花了好幾百億的錢,而這就是真實的產業和市場。李安在以前這麼好的時代,熬了七年才拍出《推手》,誰沒苦過?但現在有誰熬得起這七年?現在有誰有這麼強烈的意願?放棄很容易但堅持很難。娛樂業需要強而有力的堅持,而在這過程中你要做很多選擇,你可以選擇就此放棄去當娛樂片導演,這些都是選擇。
問:是初進入這領域的新人抱有過多幻想了嗎?或是說他們最大的問題為何?
導演:幻想是不至於,我也會希望有更多人進來讓這產業更好。但這產業要付出的東西太多了,多到你很難去講。這個產業將夢想和生活綑綁在一起,換句話說,夢想就代表著生活,當生活和工作這兩項合而為一時,你想一邊工作去完成你的價值,要付出的犧牲是double的。而這double一加一是遠遠大於二,因為你沒有休息。然而,最大的問題是我現在說的這些大家都能聽懂,但沒辦法去堅持。
問:所以現在進來的新人放棄比例很高?
導演:不是放棄這個行業,而是放棄去突破困難的能力。這個行業你可以一直轉,先當學生導演、副導,再去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網站企劃,再回來做導演、拍片,都可以。而你還是留在媒體娛樂產業,但要突破很難。你唯一的目標是什麼?想要在導演、編劇做到頂,做一做去做企劃,可能到最後反而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了,但你還是在這產業裡。要當導演,不可能一條龍成為導演。而我是在確定了要當導演後,創業時做募資、編劇,開了酒吧、學會管帳,但我還是確定我繞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做導演,因此我在繞的時候不會走偏。很多人在繞的過程中會不知道怎麼回到自己最想要的道路,或是不知如何突破到下個階段。
問:是不是想要在這個行業上走到頂,好比有人就是打定了要作個頂尖美術,並持續謹記、堅持,總能走到自己最想要位置?
導演:對。拿我比較熟悉的導演來舉例好了,李安這七年來就是一路堅持,中間也做了場記等等,但他很肯定他就是要當導演。LALA LAND的導演也是被好萊塢製片公司拒絕了六年,但他還是持續堅持。而像你剛剛提到的美術,想要當美術後中間一定會去做服裝管理、美術助理,或是副導等等。但繞回來,你還是要能確定知道你要當美術。可是現在,很多人不是這個樣子,沒有明確的故事要說、沒有明確的目標要走,只是想在這個行業試試看。如果你想要做的是導演,你必定要有個想說的故事。
問:最後,可以分別給學生劇組和非本科系想入行的學生一些建議嗎?
導演to學生劇組:你在拍片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你的未來,延伸說一點是,不要把學生劇組當作你最後可以自由拍片的權利。因為自由拍片是建立在很多可能上,出了社會你可能更自由。而學生劇組是一個過程,它可以呈現出很多你的風格和手法,但必須思考現在拍的這些是否會對你的未來有所幫助,或是你怎麼讓這作品帶著你步步成長—別把它當成只是「學生作品」。
導演to想從事影視產業的非本科系學生:如果你現在還在學的話,就休學吧!因為你現在的環境和接觸到的人對你未來並不會有幫助,找一個對的公司以學徒方式進入這行,因為這行業非常需要的是實戰能力和經驗傳承。而若你是即將畢業但想踏入這行的話,我想跟你說,就完全忘記自己的本科系。把自己當成是18歲剛高中畢業的人,因為你所擁有的大學學歷在這裡並不重要,忘記它對你比較好。你也可以用比較正確的方式進入這一行,讓你開始得更快。
SELFPICK創業至今三年,已完成兩部網劇《Mr.Bartender》,並製作出全台第一部原創4K影集《私室》,目前正為其第一部電影籌備中。(圖∕SELFPICK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