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即時

科技與藝術終難融? 張善政認為相輔相成

【記者吳芝頤/報導】通識教育中心於3月28日邀請現任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向同學介紹科技應用於人文藝術的案例。接續師大副校長李忠謀的引言,張善政以手機遊戲寶可夢的技術—AR(擴增實境)為開場,指出該項技術除了應用於遊戲,其對於藝術的傳播具有一定影響力。

 

以香港城市大學為例,其發展出體驗虛擬敦煌石窟的技術,只要戴上裝備便能讓體驗者看見敦煌石窟雄偉的佛像和壁畫。此項技術不僅展現科技的日新月異,同時保護古蹟及維護周圍環境,讓觀光客不必親自遊歷即可身如其境,降低垃圾汙染及一路上耗費的碳足跡等負面影響。減少外部成本的概念如同張善政指出「科技推動永續發展」的論述。而收藏於故宮的清明上河圖,多年前結合動畫模擬北宋汴京的經濟活動,讓生活於千年前的古人躍然紙上,生動呈現當時的繁華景象並翻轉傳統的靜態紙本展覽。

 

2

張善政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動畫呈現。圖/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科技創造新視野 顛覆傳統印象

「藝術保存之後,有沒有辦法對音樂保存做點貢獻呢?」張善政問道。他自信地播放兩段相同樂曲,第一段是由樂器奏出,第二段則由電腦程式寫出,但兩者之間並無明顯差異,指出現代科技的成熟讓音樂不因時代的變遷或保存不當而消失。舞蹈方面,編舞家黃翊實現小時候的夢想—和機器人共舞。舞蹈結合程式設計,跨界的組合讓機器人精確的動作發揮在舞蹈表演上,再加上紅色光束的移動,讓舞蹈增加新的形態及視覺效果。

 

面對困境 勇敢跨出第一步

對於台灣在產業發展上的困境,華語110張琳向張善政問道:「面對成本不足、市場不夠大等問題,大家認為走科技文創是沒有出路的。身為卸任政務官和科技商業界的領袖,對政府的政策有甚麼建議,或者學生們應該怎麼突破困境?」張善政回應:「台灣市場的確不夠大,建議個人經驗累積至4、50分的程度時去矽谷闖蕩,當地設有辦公室。」他認為台灣是育苗好地方,但不是長成大樹的好地方。因此,若在國外有機會參加酒會等交流活動時,應學習如何面對外國人才不退縮,勇於向他人行銷自己而不侷限於台灣人社交圈中。

3

禮堂當日座無虛席。圖/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鼓勵青年運用科技 反思回饋

講座末段,張善政說:「我鼓勵小朋友從國小開始學習寫程式。」鼓勵年輕世代不要害怕科技及善用電腦工具,從「使用程式」開始慢慢接觸,當發現現有的程式無法滿足需求時,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將自己去開發。希望基於供需之間的關係讓年輕世代接觸程式設計。同時張善政指出:「手遊中的科技對你們的專業的啟發是甚麼?」希望現代人玩手機遊戲之餘,也能反思遊戲中的技術是否能和個人專業結合,創造出新的契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