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沙龍】翻篇球員人生 劉容杏絢麗轉身
【記者吳芝頤/報導】師大青年社週系列講座第二場「體育人的第二人生」,邀請競技系畢業校友劉容杏,向同學分享從籃球國手轉型至體能教練的經歷。講座藉由與主持人對談,將背後的故事一一還原、呈現。
「體育人的第二人生」以講者和主持人對談的方式進行。圖/余雅琳攝
看見現實困境 重新思考個人定位
曾身為世青U19籃球國手的劉容杏,轉型為體能教練的想法在大二時漸漸萌芽。她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奧運選手,但籃球可能到所謂的奧運,會有點辛苦跟困難,所以才會萌生培養及陪伴奧運選手的想法。」同時希望將自己對籃球的熱情以不一樣的方式呈現給選手。在跑道轉換過程中,劉容杏時常向學長姐及球團專業教練討教,除了做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也希望將前輩們的經驗和教科書上的知識相互融合;大四時利用實習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實務經驗。
臺下同學聆聽劉容杏教練分享心路歷程。圖/余雅琳攝
跳脫個人思維 勇於挑戰困難
從球場上力求勝利的球員轉變成選手的幕後推手,不盡相同的領域讓劉容杏碰到不少瓶頸。「會讀書和會教是兩回事」她說。多年的訓練經驗中碰到不同性格和程度的選手,如何突破自我及自我加強不僅僅是選手的考驗,同時也是她的功課。並非所有人皆能以同種解釋方式了解教練交代的動作,因此跳脫自我思維、靈活變換解釋方法,再加上良好溝通,才能達到最佳訓練效果。
雖然過程中付出許多心力,但劉容杏說最有成就感的是看見選手成績的進步,而最希望的莫過於過程中的成長,即使結果和勝利並非成正比。訓練選手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她樂觀的說:「只要有挑戰,才會想盡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才能凸顯教練存在的價值。」
講座結束後,拍攝大合照留念。圖/余雅琳攝
腳踏實地 實踐理想
於講座尾聲,劉容杏鼓勵在座同學「不要盲目和浪費時間」。將腦中藍圖一塊塊地按照順序拼湊,如同一開始拼湊夢想藍圖的她—先向適合的長輩詢問,找定方向後設立明確目標,並且思考未來可能遇到的情形。找出自我優勢,並且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