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沙龍】技職教育教什麼 葉宇庭談選手制度甘苦
【記者/呂思涵】師大青年社於3/13(二)舉辦「讓對話發聲」週系列活動,除了位於日光大道上的靜態策展之外,也以「技職教育教什麼」、「體育人地第二人生」兩大主題舉辦沙龍,以期有更多師大人一起討論,讓對話發生。第一場沙龍邀請到機電108葉宇庭同學,以對談方式和與會者分享技職教育不為人知的一面,及作為技職競賽選手的酸甜苦辣。
技職升學欲知曉 先備知識不可少
高職生的升學方式大致上以是否需要考統測分為兩類,透過考試入學的有:(1)統測分發:學生依照想要就讀之大學學系的所屬群類報考,為最多考生選擇的升學管道。(2)四技甄選:項目包含面試、在校期間表現,及統測成績;不需透過考試制度升學的方式為:(1)技職繁星:由學校向大學推薦在校表現優異的學生,一所高職有12個名額。(2)技優甄審:著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表現,具有在學期間參加國內外大型比賽的參賽證明,或乙級以上技術士執照等文件,便可參加資格審查。(3)技優保送:相對技優甄審,此途徑所需之技術呈現層次更高。只要高職生擁有國手資格,或曾在國際競賽中獲得佳績,即可在審查通過後直接選填志願,等候分發。
葉宇庭向台下觀眾分享作為選手的生活,以及技職教育的優缺點。圖/陳琤提供
統測參賽兩頭燒 保送制度各有利弊
葉宇庭曾於103學年度技能競賽獲得優勝,談起自己的選手生涯源頭,他表示起初是因為學校老師看中他的實作能力,建議他參與培訓成為選手,補足在學科上的弱項,若能得獎更是多了一條升學途徑。這樣看似符合技職教育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素養」目的的升學方式也有其缺點,葉宇庭不諱言地說選手身份即為一個賭注,倘若沒得獎就必須重新投入統測的準備,使得大部分選手在為競賽付出心力的同時,往往仍要擔心自己落選後該何去何從。
觀眾提問葉宇庭若能重新選擇,是否仍會投入選手準備。圖/陳琤提供
經費不足另尋出路 柳暗花明更加茁壯
此外,由於政府撥款給各職校的經費會被各科平分,每一科的經費都十分有限,學校的老舊設備及實作所需的耗材購買等,都必須透過參加教育部的研究計畫或與相關廠商合作以獲取資金添購。雖然耗心費力,葉宇庭卻認為正是這樣的過程,讓他無論在面對挫折的態度建立,及實作能力方面,都有大大的提升。
講座完畢後,葉宇庭和與會者的合影留念。圖/陳琤提供
回饋母校為其願 盡力初衷不變
被問到為何會選擇師範大學就讀,葉宇庭說因為自己在準備參賽的路上看見老師的付出而深受感動,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學有所成,回母校服務並幫助更多的學子在專業科目上發揮自己的特長。最後葉同學也共勉技職生們,技優保送固然好,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該只是停留在過去的選手身份,在尋常的生活中全力以赴才是邁向未來最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