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校園

搜刮南京小食入囊 「走出老城區無人不長一斤」

文/國文108 張蕙羽 交換大學/南京大學(2017/9-2018/1)


歷史駐足的痕跡 首推「看墳墓」行程

有天我和室友躺在各自的床上聊天,她跟我說了件事。她課堂的學習單要簽上日期,順手簽上106.**.**,同組同學疑惑地看著她,再看著日期,最後終於開口問:「這是什麼?」,我親愛的室友霸氣回答:「民國啊!」然後她才意識到這整件事的發生。她說的時候我在床上笑成一隻蝦米,肚子和顴骨都痠痛不已,後來我在南京十朝歷史文化園看到一根根石柱,最後一根寫著「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1949年/建都 南京」,後來的後來,我無數次在博物館裡看到類似的概念。

坐落在棲霞山中的古寺,離學校不遠的山林間即有一番天地。
坐落在棲霞山中的古寺,離學校不遠的山林間即有一番天地。圖/張蕙羽提供

 

每座城市都有一座博物館,南京則不只一座,南京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裡各自藏著各自的真品。南京博物院位在南京的觀光區,若問南京有什麼好玩好看,我們會說:「看墳墓!」到南京踩點會去中山陵、明孝陵。明孝陵前有孫權墓,而南京博物院就在那附近,整片的山、整片的墳墓,明孝陵景區每個季節都好看。我親眼見了秋冬,秋意把整條神道染上生氣,葉子掉下後又被人們拋起;冬日飄著雪肅穆,流動像結了薄冰的河。離開南京時,蠟梅已經開了,血染的梅花還是苞,很深很暗的那種。

 

明孝陵前燕雀湖,此時正值南京大雪,萬物風霜。
明孝陵前燕雀湖,此時正值南京大雪,萬物風霜。圖/張蕙羽提供

 

仙林校區近景 特色古書房秘境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不愧對其名,有仙氣、有樹林,騎30分鐘腳踏車能到棲霞山,所以我們能在棲霞山楓紅之時趕7點以前免門票,頂著未亮的天與十一月的秋風前往。南京的夜很長,和南京大學的門禁一樣長,11點半至6點。那時候想,要是不行,就去「二樓南書房」窩一個晚上。二樓南書房是個24小時圖書館,書只借不賣,採會員制,若不是會員也可以待在那兒,但不能借書回家。二樓南書房真的在二樓,是「民國建築群」保留下來的一部份,空間不大,位置不多,卻溫柔的可以容納一整天的人。

 

二樓南書房是被保留的民國建築群之一,帶有歷史韻味。
二樓南書房是被保留的民國建築群之一,帶有歷史韻味。圖/張蕙羽提供

 

蟹黃包揭開秋冬 這季節民以食為天

剛開始認識南京,正是最好的季節,銀杏先黃了,接著楓葉也紅了,拿出毛衣和圍巾的柔軟。隨手在街區帶小半包栗子,撥成完美的栗子狀,撥著撥著,把香甜的秋天氣息炒在空氣裡。有時侯冷些,烤紅薯溫熱暖手心,或是,走長長的老城街道,找一籠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南京之最。賣蟹黃湯包的老店多,多得一個月每天不重複吃還有多,但好吃的人人皆說好,店外邊大哥大姊忙著處理螃蟹,熟練地挑蟹黃剔蟹肉。蟹黃湯包,是湯包之最,亦是蟹黃之最。蟹黃在豬肉餡的襯托下,迸發濃而不腥的美味,豬肉餡若是處理得好,那麼汁水便鮮而不膩。皮則是一家店的功力,收口處透,且不會成為一坨阻礙口感,反而是薄而不爛的咀嚼體驗,那就是好功夫。最好的秋天有鼓樓老校區的銀杏,棲霞山的楓紅,還有夫子廟的蟹黃湯包,足矣。

 

這是魯氏湯包王,位於夫子廟附近的蟹黃湯包。
這是魯氏湯包王,位於夫子廟附近的蟹黃湯包。圖/張蕙羽提供
踏進老城區三七八巷 鹹甜食全食美

順著夫子廟走,會走到三七八巷,一條煙霧瀰漫的巷子,安慶餛飩很多家,只有三七八巷的是安慶餛飩。南京的餛飩都直接喝,那一小碗裡飄了好幾個,都小小一個。老闆會用小調羹調好幾種配料在瓷碗底,滾燙滾燙的小餛飩混著熱水ㄘ拉一澆下去,端上來還冒著煙。

 

街的另外一邊有兩道煙霧,賣大腸的攤子燒了鍋熱水,腸子白花花裝在紅色塑料桶裡,嚇人卻又忍不住觀察。一個小門彎進去則是砂鍋店,雲裡霧裡,那砂鍋裡的每一樣卻都清清楚楚是美味,鳥蛋還滷過。撥開煙霧的三七八巷底,是幾家燻魚店,燻魚酥爛,連骨頭都能吞下;同樣秤斤賣的還有巷口的蜜汁藕,糖漬的藕Q且糯,塞滿了甜米飯。回家的路上會經過梅花糕,得買個紫薯口味,咬著梅花糕上的湯圓,用舌頭試紫薯餡兒,最後啃到剩梅花形狀的底,再喀啦喀啦咬著回去。

 

走進老城區裡,出來的時候沒有人不長斤。

 

在南京吃鴨是日常 人人心裡都有一味

南京的老城區位在南京明城牆所包圍的地方,最是有味道,因為最好吃。

 

若要認真論起吃來,最有南京代表性的大概是鹽水鴨,但我卻不愛。南京人多愛吃鴨,不用說出口、不必形容,只要去街上轉一圈就知道了。一家一家滷菜店,一排一排鴨子,每天都能在8點以前全數賣光。但那一排排卻不是鹽水鴨,而是烤鴨或板鴨,南京的鴨不像北京是大菜,而是日常,買1/4後半不要鴨脖,回家再淋上醬汁。三五好友吃宵夜,可以再買個10塊錢的蜜汁藕,一鹹一甜相互搭配,偶爾也小酌。

 

南京人吃鴨,可不只吃鴨肉,「鴨雜」經典吃法造就了南京另一樣代表──鴨血粉絲湯。鴨血粉絲湯是同魯肉飯一樣的存在,大街小巷都是鴨血粉絲,沒有哪家公認最好吃,連鎖店林立、學校附近、老街區裡面的,都有人說最好吃。不是心裡認定的那家,就少了什麼,其實可能什麼也沒少,就少了熟悉。我認準的是學校食堂裡,鴨肝、鴨心、鴨胗、鴨血,跟吸飽湯的油豆腐,加一點辣油撚一把香菜,吃5塊錢或7塊錢的都不滿足,要吃到10塊錢,然後剩油油的湯底,還有辣椒屑飄呀飄。

 

南京有多少傷,就有多溫柔;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日常的口腹滿足。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處,夾道迎來滿黃的銀杏。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處,夾道迎來滿黃的銀杏。圖/張蕙羽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