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青山祭搖滾開壇 老信仰「尬」出新活力
【記者林依霖、陳嘉欣、聶貝如、楊詠崴/報導】 「2017艋舺青山祭 搖滾開壇」7日至9日在和平新草園熱鬧登場,以新世代搖滾歡喜迎神。延續去年氣勢,今年更擴大規模為雙舞台,除了固定班底血肉果汁機、濁水溪公社等搖滾樂團外,還邀請來自日本的夢見青春期與DESU.RABBITS等特別橋段,成為歷史悠久青山王祭獨樹一幟的新世代聲音。
新舊文化碰撞 搖滾精彩火花
「話說分明,青山祭與青山王祭是兩回事。」艋舺青山宮發言人郭懿堅開門見山說。青山王祭是從福建到艋舺,傳承數百年的傳統祭典,為期四天,前兩天分別在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探查陰陽界、驅逐邪穢目的。隔日「正日」遶境是祭典重頭戲,參與單位也較暗訪大幅增加,近400餘間宮廟的隊伍踩街遶行萬華區,陣頭規模可達200餘陣。
青山祭則由大台北文化協會(2016年成立)舉辦,從流行音樂角度參與遶境活動,青山宮廟方支持但不介入。郭懿堅認為新舊結合是文創產業的發展趨勢,如同貢寮海洋音樂祭,海洋大賞非發放一般的錦旗獎盃,而是象徵神明的頭旗;此外,現今普遍的電音三太子也是流行音樂與傳統信仰碰撞下的產物。今年青山祭更跨界與「台北城市散步地圖」團隊合作,舉辦三個導覽活動,讓人更加了解暗訪和日巡路線,以及街友文化。
科技元素尬傳統本質 齊力保存在地資產
去年青山祭舞台背景掛滿青山宮燈籠,以象徵宮廟文化,成了一個新舊融合的成功案例,地方民眾和樂迷反應良好。拉近了人們跟這塊土地的距離,讓不同族群相互了解、找到彼此的連結。郭懿堅提及,想要新世代結合傳統文化,勢必要讓現代創新元素來配合傳統,因為「傳統本身無法改造」,藉由周邊科技整合,如臉書社團、Youtube影片上傳、360VR,甚至是在神明身上裝設鏡頭,彷彿以神明的視角觀看世界。傳統本質無法變動,但能結合新興點子創造更多新可能,就可使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體驗。祭典也不侷限於音樂形式,還有其他多層次角度切入,像是社區營造、文藝活動等。當眾人以不同形式一同倒數盛典到來,皆體現了文創總和,帶動周邊商機同時也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
然而新與舊之間仍然存在衝突,鞭炮施放的數量與時間、社區新成員對舊傳統不夠理解等問題。去年也曾接收居民投訴,認為活動帶來了垃圾跟亂象,大台北文化協會理事長江季剛對此回應:「主辦方維持場地清潔是責任,今年除了和平青草園內會進行掃除,也將盡其所能進行外面道路的清潔,但最主要還是要靠觀眾們自發性地維持環境整潔。」當問及面對青山祭的新舊結合,是否擔心民眾或媒體將本末倒置聚焦在音樂上,郭懿堅則回答:「大家都是來幫神明的志工,不會有衝突。因為神明的照顧,才有我們的今天。」對萬華人來說,青山王誕辰比過年重要,異鄉遊子必定在這個盛大節日回家,甚至前一年就訂好機票,傳統祭典要傳承的是一種感動,也同時是對家鄉故土的思念情懷。提及青山祭的參與心態,江季剛說:「就來玩呀!不需要太刻意地把它想成是很嚴肅的事,把心打開。」在走走看看的過程中,享受青山季及青山王祭的文化撞擊,同時更了解這塊土地,用現代方式承載傳統記憶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