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期】從動保跨友善環境 窩窩蘇于寬:減少浪費是根本
【記者李芷賢、葉巧嵐/報導】近來使用環保餐具蔚為風潮,然而,這股炫風能解決環境問題嗎?「重點不是用環保商品,而是不要製造垃圾跟減少浪費。」窩窩wuo wuo(以下簡稱窩窩)負責人蘇于寬表示,減少浪費才是真友善。窩窩隱身在師大路巷子內,長期關注動物保護議題,除了販賣動物友善商品與雜誌,蘇于寬說明,他們發現動物和人類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因此近年窩窩也將環境友善的產品入店販售。
窩窩的負責人蘇于寬。圖/李芷賢攝
窩窩店內擺上「為了海龜」團隊玻璃吸管,蘇于寬表示,玻璃吸管其實在化工行就可批貨,成本很低;但考慮到接觸人體,窩窩選擇使用管理嚴謹的商品較能使顧客安心,「為了海龜」團隊就符合窩窩要求。「為了海龜」團隊製作的玻璃吸管沒有染色與裝飾,蘇于寬提及,其他有裝飾的吸管雖不會有毒素,但無法回收;相較之下,「為了海龜」團隊的玻璃吸管雖樸素,卻能真正落實環保。關於環保用品的推廣,蘇于寬說明,廣告不只是單純做銷售的貼文,而是向大家宣傳「又有一隻海龜吃到塑膠垃圾而死亡」,藉由故事性,讓大家知道這些議題的存在。窩窩本身也是媒體,實體店只是附加價值,其主要核心仍是透過宣傳議題,希望民眾從生活習慣出發,開始有所轉變。
「這些不方便也可能只是改變使用習慣而已,習慣後就不會覺得不方便了。」蘇于寬表示,店內有時會遇到對玻璃吸管的製程、特性有疑問的客人,有些人擔心飲料封膜戳不破,雖然有斜口玻璃吸管或是附塑膠割刀的平口玻璃吸管可以選擇,雖然為了安全考量,不能做太尖銳的玻璃;小割刀也較容易遺失,蘇于寬解釋,為了不再造成浪費而無法配合客人每個要求。蘇于寬說明,也許這會使消費端比較不方便,然而現在選擇環保這條路就必須犧牲那些方便,而販賣這些環境友善商品本身就是一種觀念的溝通。
窩窩有販售斜口與平口的吸管,消費者可依需求選擇款式。圖/李芷賢攝
面對近來對於玻璃吸管製程所耗損的極大能源量和碳足跡,實為傷害環境的更大元凶的批評,蘇于寬指出,談到大的議題,例如能源消耗等並不容易,因為資料數據正確與否,要去計算整體的狀況,是需要非常完善的研究計劃去評估的。而且只要有生產有製造就勢必會有消耗,不管是消耗能源或資源都是不可避免的。從製造端來講,該努力的是如何降低碳排放,讓製程更環保,像是使用原物料要可回收;至於消費端,用什麼東西不是重點,而是有沒有辦法重複且一直使用它,達到不浪費。而他認為塑膠吸管太容易取得和丟棄,而且是石化工業,所以重點還是生活習慣的改變,可以使用環保吸管,甚至不要用吸管、飲料杯,自己帶環保杯是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