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期】國際紀錄片影展 用紀錄雙眼看世界
【記者李尤、廖家儀、聶貝如/報導】國際紀錄片影展(以下簡稱TIDF)始於1998年,由TIDF團隊自發性說服政府機關舉辦,在他們的努力下,「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就此誕生。不同於女性影展聚焦於特定主題,國際紀錄片影展放眼世界不同類型的紀錄片,其牽涉到的題材與創作方式也更加多元。
為觀眾搭起階梯 走進紀錄片的世界
TIDF策展人林木材形容:「策展人就像是為觀眾搭起階梯。」他觀察,紀錄片影展少了明星加持和鋪張的鎂光燈,對於一般觀眾的吸引力較低;但林木材認為,紀錄片本身特性相較於其他電影更真實、貼近社會現況。而策展人抓住紀錄片核心,搭建起階梯——影展,將紀錄片與一般民眾的生活經驗連結,使觀眾也能了解看似艱澀難懂的紀錄片,並從中有所收穫。
透過紀錄片重新看待社會議題
「透過國外的紀錄片會發現,很多議題或現象並不僅在臺灣獨立發生,它會是全球共同問題或趨勢。」林木材提及,每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盡相同,而紀錄片亦是如此,即便是同一議題,不同文化下的觀察、表現手法各形各色。林木材不諱言,每個人看待各種事件難免會帶入自身意識觀點,但透過欣賞相關領域紀錄片,可以藉此擴大視野,對議題全貌具備更豐富認識。
影展創造的是一個氛圍
對於選片標準,林木材分享,TIDF常根據影片創新及實驗性選出作品,藉此鼓勵觀眾對於影像有更多想像,他舉出先前影展精選電影《行過天堂之火》——由荷蘭27歲導演以鏡頭由天空往下的拍攝方式,紀錄難民流離顛沛的生活,象徵船難者靈魂的上帝視角——林木材認為,影展創造出一種氛圍,後續的行動就是觀眾的選擇與決定。
「對大學生來說,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在大學的四年中只有兩次機會。」林木材鼓勵學生多接觸影展,探索各種主題,也在觀影中,認識不曾見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