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期】新制上路大哉問 聽聽前輩如何做
【記者李翊廷/報導】今年新修訂,師資培育法中實施多年之「先實習後檢定」改成「先檢定後實習」,讓準師資生在實習前,便能得知自己是否通過教師檢定。新規定上路,尚在學習階段的師大人該怎麼看待變化?師青訪問到國文系108級戴志恩,分享修習師資培育課程及對新規看法。
解決浪費時間 缺少經驗教檢變難
戴志恩表示自己去年修習教育學程時,已在課堂聽教授提過此變動,因此不覺得意外,並認為此改制最大的改變,確實是教師檢定與實習間的順序變動,但同時也在個人規劃與準備心態上產生影響。新制解決了實習後考不上教師,需多等一年的問題,也避免了畢業後男生服兵役四個月的念書空白,減少浪費時間。然而他同樣認為因應新制下的考生,面對教師檢定可能會比過去的學長姐更為辛苦,由於近幾年來教師檢定考題越來越情境化,更注重考驗學生能否在實際情況中善用所學教育知識解決問題,尚未實習的考生,在幾乎沒有經驗下,就得應付考試。
戴志恩分享面對制度改變心態。(右二為戴志恩)圖/戴志恩提供
過渡條款六與十 新舊影響個人選擇
而在新舊制交替影響時期,此法修訂配有過渡條款。已修畢師培課程之師資生,十年內可選擇使用舊制;而仍在修習師培課程的學生,則是六年內都可選擇舊制。戴志恩坦言自己雖有顧慮,基本上仍然支持這項變動,並直言會選擇使用新制,因為通過教師檢定後,等於自己已具有正式教師身分,在心態上能夠更肯定自己,實習階段也較能專心學習各種課程設計、班級事務的處理以及學校行政事務,不用再另外花費時間在教師檢定,對於尚是學生身分的他而言,的確能使準師資生在成為老師前的每個準備階段都心無旁鶩。
自主尋找機會 為教檢提前準備
「因為教檢提前來到,擔心缺乏實際經驗」,戴志恩談及自己在大二和大三時期,便開始在外尋求上台的機會,由己身實際累積校外每一個教學機會並把握校內每一堂教程課,並多多主動找尋現場老師交流或進行觀課,去體會與了解現場教學所可能面對每個問題以及如何處理。另外,他在課餘更自主成立教甄小組,出於想多磨練備課及上台經驗的想法,以學習文本分析技巧與教學策略為前置作業,小組成員皆有明確方向準備。由四位組員,每週一次,每次兩位組員上台授課兩篇高中課文方式,來進行互相檢討與學習。目前甫實行一個月,預計到大四畢業前都會持續。「或許是因為組員都是要好的朋友,也都是認真負責的人,教甄小組才會從發想至實際推動都很順利」,他也坦言由於才剛開始,還無法去評價其好壞抑或目標是否達成,但他仍然認為無論對於上台或是備課技巧,這都是個非常好的練習機會。
提早規劃雖有益,確立方向更重要
對於未來也志於從師的學弟妹,戴志恩強調學弟妹要先好好確認自己的生涯發展與規劃。成立教甄小組,也僅是一種提早準備的參考,甚至組員方面也需要相當特質需求才能確實完成,並不只是空頭支票。然而最重要的依然是學弟妹的個人規劃,但若只出於把教師職業當備胎心態,他建議不如盡早尋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