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溫系作家林達陽 暢談文學與生活
【記者陳俞均、林雅雯/報導】「溫柔善良的人在這世界上,註定是要倒楣受傷的……」「我知道。這就是溫柔和善良可貴的地方。」文字輕柔的恆溫系作家林達陽受國文系學會所邀,於10月2號以自由形式講座與國文108傅薳萱展開對談。林達陽以幽默、日常的方式與同學們分享每個真誠的片刻,全場座無虛席,甚至吸引許多外校同學參與。
林達陽笑說,他不想回去改變任何事情,因為一旦改變就不是現在的自己了。圖/陳俞均攝。
文學是與世界溝通的媒介
就讀雄中時期的林達陽,就已對文學充滿興趣以及想像,他渴望被理解,也祈願話語能被聽見,而文學便是林達陽與世界溝通的媒介。大學初乍臺北時,對世界充滿憤怒與疑惑,對文明、都市及現代的質疑,都是他所經過的自我掙扎之歷程,「我在寫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屬於我自己的,可以安定自己的心神。」林達陽認為,正因過去種種的不愉快以及挫折,才能慢慢累積成現在的自己,成為更具同理心以及柔軟的自己。
日常便是重要的寫作素材
海是林達陽重要的成長背景,從小在高雄不用20分鐘便能抵達海邊,許多大大小小的重要事件都與海相關。乃至於往後至花蓮就讀研究所,海浪拍擊消波塊的細微聲響、澄澈的寧靜表徵,都是他生命中重要的記憶,因此使創作中常常出現海的意象。「你要有能力處理身邊的日常,才能懂得寫作。」林達陽用心生活,保留每刻真實的感受,或許這正是他「恆溫」的原因。
此次講座吸引來自各方讀者,聽林達陽分享其內心世界與經歷。圖/國文系學會提供。
最真實的自己讓創作不斷
「創作可貴的地方在找到自己與他人的相同與不同,重要的是先認識真實的自己。」林達陽說創作是認識自己的過程,而這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詩所存在的原因。他謙虛地感謝自己多了一點點幸運,擁有許多人默默的支持,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夠包覆讀者的失落,給予世界更多溫暖。整場講座營造出輕巧細緻氣氛,又不時穿插幽默話語,與作家氣質相應,政大傳院一姜期儒說:「氛圍比較日常自然的感覺,就像對談那樣。」教育106陳彥君則認為,「林達陽和原本想像的不太一樣,本人更加風趣活潑,講座毫不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