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校園

【國際教育年會】AI時代的「心」素養 情緒背後看真實需要

【記者周景怡/報導】除了知識面成長,教育在親子、師生又能起什麼作用?國際教育年會(9月27日)午後論壇最後一場,由「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李崇建與台南大學附小教師溫美玉,以「教室裡的阿德勒/AI時代的心素養」為主題對談,說明如何將阿德勒理論運用在教學現場,從同理開始,找出親子、師生之間經營信任感與親密關係的方法。

 

愛孩子之前     先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

「老師可在教學中以身示範,接納自己、寬容自己,如此才有正向力量陪孩子。」溫美玉分享,在教學上運用「阿德勒的人生三角柱」,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她提到,遇到困難時,孩子第一個反應常是:「我好可憐」,再來就是「可惡的他」,最後遷怒旁人,開始陷入莫名憤怒、責備別人。溫美玉提醒,此時教師身為第三者,可善用阿德勒理論幫助陷入情緒困境的孩子,藉由親身示範,成為學習榜樣。

 

覺察情緒   了解背後真實需要

衝突背後,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溫美玉談到,當學生起爭執時,老師無法如法官判斷是非對錯。怎麼解決衝突?溫美玉分享,善用情緒卡和情緒自白書、情緒表達工具等,讓學生對自己的情緒更瞭解。

 

學生運用情緒表達工具時,也在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同時老師就能更理解學生的情緒、真正幫助學生,進而改善師生互動。李崇建補充解釋,孩子和教育工作者對情緒不太理解,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都忽略「表述感情」。

 

兩人對談中提及,人們往往不願承認負面情緒,視其為錯誤,但其實情緒沒有對錯,是一種訊息,引導腦的皮質層和情緒做連結,從覺察情緒到承認情緒,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溫美玉談到和孩子討論情緒時,大家通常不願承認負面情緒,如「妒忌」,因此溫美玉就生動的扮演起「妒忌」,帶孩子用書寫的方式,寫「給妒忌的一封信」,和孩子一起探討妒忌的存在意義以及遭受忽視的原因。李崇建更深入解釋,書寫是情緒的療癒,演戲是情緒的抒發,當孩能把感受說出來、能被傾聽,就是一個健康的療癒過程。

 

|親子天下相關報導|

張輝誠X李崇建X蘇明進:聆聽孩子生命的班級經營之路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2259-/

李崇建: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關鍵是……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050-%E6%9D%8E%E5%B4%87%E5%BB%BA%EF%BC%9A%E5%BC%95%E5%B0%8E%E5%AD%A9%E5%AD%90%E6%84%9B%E4%B8%8A%E9%96%B1%E8%AE%80%EF%BC%8C%E9%97%9C%E9%8D%B5%E6%98%AF……/

教室裡的阿德勒──人生三角柱裡的處世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YiBjdIAAM

溫美玉:身為教師,如何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3531-/

溫美玉:繞路緩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1406-%E6%BA%AB%E7%BE%8E%E7%8E%89%EF%BC%9A%E7%B9%9E%E8%B7%AF%E7%B7%A9%E6%AD%A5%EF%BC%8C%E8%B5%B0%E9%80%B2%E5%AD%A9%E5%AD%90%E7%9A%84%E5%85%A7%E5%BF%83%E4%B8%96%E7%95%8C/?page=1

溫美玉:在愛與智慧的教育路上,與阿德勒同行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287-%E6%BA%AB%E7%BE%8E%E7%8E%89%EF%BC%9A%E5%9C%A8%E6%84%9B%E8%88%87%E6%99%BA%E6%85%A7%E7%9A%84%E6%95%99%E8%82%B2%E8%B7%AF%E4%B8%8A%EF%BC%8C%E8%88%87%E9%98%BF%E5%BE%B7%E5%8B%92%E5%90%8C%E8%A1%8C/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