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期】臺大意識報 「議事」在身邊
【記者楊詠崴、聶貝如 /報導】「所以我們就可以去做一些別人不會想到要做的事!」《台大意識報》(以下簡稱意識報)秉持自身獨特風格,從關心生活周邊議題開始,以批評反省精神,及追求完整報導的熱忱,持續推出新聞,盼創造出學生媒體另一種可能。
文字雖艱澀 議題始末客觀呈現
《意識報》創刊於2008年,紙本免費發行於臺大校內,及特定商店,近年來也架設網站於網路刊登報導。對比其他台大校園媒體,《意識報》通常參考時事以及身邊關心議題作為專題報導,內容雖然較不生活化,文字也相對嚴肅艱澀,但透過完整的資訊,以及不同的切入觀點,讓讀者不僅能全面瞭解事件,也能延伸到其他相關議題,正如同其宗旨:「台大意識報,議事在台大」。
左總編凌心耕、中編輯許毅全、右社長陳品丞為目前臺大意識報主要幹部。圖/楊詠崴攝
社團成員不限於臺大生,現團隊中就有台北市立大學、師大學生,討論議題也相對較廣泛。《意識報》秉持關心身邊議題精神,社長陳品丞提到,若未曾關心過生活議題,能夠從日常著手。例如師大同學可以從過去學生會推動的倡議開始瞭解,或是大學入門、宿舍拆除等和自身權益相關等事件,探討生活議題。
發揮學生影響力 「書寫是累積行動的能量」
談到學生媒體具備什麼樣的影響力,《意識報》總編凌心耕說,就像是一種意志,累積能力。陳品丞則提及:「書寫是累積行動的能量。」《意識報》已出刊九十二期,累積資料庫十分龐大,想搜尋相關議題時就變得方便許多,幫助記者們學習製作報導、查詢資料。
而編輯許毅全則舉出三一八學運例子,他表示《意識報》社員當時幾乎皆到現場,而後成立新聞小組,以媒體的身份親自參與運動。
《意識報》從書寫到行動參與,讓人看見學生媒體也有另一個發聲可能,而透過平時的觀察、書寫,累積行動的能力與能量,則打下厚實基礎,讓媒體順利運作,為「議事」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