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期】共生住宅新生活 租屋空間更像「家」
【記者周芷翎/報導】試著想像,當你踏出房門時,室友們坐在舒適寬敞的客廳享用早餐,他們之中有的是作家、設計師,或來自外國的交換生。時而聊工作經驗,時而交流語言文化,或討論假日的相約出遊。這些原本互不相識的一群人,在這個空間產生交集,這是「共生住宅」。
角隅共生空間 Corner co-Living Space
角隅創辦人Michael有感於大多租屋環境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即使與隔壁室友也少有互動,遂於2016年5月創立角隅共生空間。有別於許多租屋對寵物的限制,角隅接受在共生空間內養寵物,Michael認為:「寵物是建立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好媒介。」
角隅共生空間常舉辦聚會,邀請朋友一同參加活動。圖/角隅共生空間提供。
剛從日本留學回台的房客Yoyo當時被共生空間彈性的租約吸引,入住近一個月來與室友們相處愉快。房客Kevin認為居住共生住宅者要能適應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具備喜歡與人交流的特質,並有公德心與自制力、主動為公共空間付出心力。
香蕉同居中 Banana Co-living
香蕉同居中成立於2016年6月。創辦人Lexi希望提供舒適安全的空間,讓房客在日常生活中,認識能彼此奮鬥的夥伴。她說,「不希望大家都躲在房間不出門」因而創辦香蕉同居中。
經營近一年,房客除了大學生、上班族外,也有來自西班牙、荷蘭、巴拿馬、新加坡等地的交換生。平時房客間搭伙共食、相約出遊,也常在共居空間舉辦烤肉、電影之夜等聚會聯絡情感,並邀請朋友一同參與,結識來自不同領域、國家的人們。房客陳小姐提到:「進入職場後,生活重心只剩工作,下班後沒有其他的生活圈。」加入共居生活後可以認識許多朋友,視野更加豐富。
香蕉同居中客廳環境。圖/香蕉同居中提供。
除了香蕉同居中、角隅共生空間外,已有越來越多共生住宅興起。相較於雅房或套房偏向一個人生活的居住型態,共生住宅強調「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生活模式,提供開放、互享的空間與舒適的環境,讓房客有更好的居住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