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即時

樂生重建大平台上凱道 院民盼回家路不遠

【記者廖家儀/報導】「沒有這些院舍和入口地貌的復原,運動保留下來的院舍仍形同孤島,如同過去錯誤的隔離政策。」為了重建樂生,青年樂生聯盟(以下簡稱樂青)與樂生保留自救會於29日下午在凱道發起「重建樂生 不建不散」,與各界公民團體一同替「樂生重建大平台」募資並呼籲政府盡速通過「大平台」工法。

樂生院民與大平台

樂生院民前來凱道現場。圖/廖家儀攝。

大平台方案已獲認可 僅待政院拍板定案

現階段最大訴求是,盼大平台案獲得政院承認,此方案在2004年由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提出,計畫先搬遷部分院區待捷運局鋪設軌道後,於上方架出鋼構平台將院區重建於此。然而當時因經費過高未受採納,去年(2016)國發會討論樂生重建問題,在公民團體積極爭取下通過以大平台案作為「入口復原計劃」,但此方案要縮減五個機廠來騰出平台落柱空間,引來捷運公司以「未來運量會增加」為由反彈,最後以「行政院發文定案」為前提同意進行工程。活動當天劉可強教授也至現場帶領眾人於大平台上彩繪,他說到:「這個大平台案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讓院民的代步車順利行動,並還原最初的入口地景。」

圖快樂樂生

擬定之大平台方案,期望能讓院民早點回家。圖/快樂樂生提供。

樂生療養院成立於1930年,位於新莊、桃園的交界處,強制收容漢生病(俗稱痲瘋病)患者,當時的院民因錯誤政策而被迫離開原生家庭,此後「以院作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1994年,台北捷運局規劃將新莊線機廠選址於樂生療養院,欲全部拆除並另建「醫療大樓」安置居民。但新醫療大樓在2005年落成後並不符合院民居住需求,許多院民亦不願離開從小成長的舊院區,便開始長時間的抗爭行動。在各方意見折衝下,2007行政院通過「530方案」(保留40棟、拆遷重組9棟),怪手開進樂生。直到2010年工程造成地層滑動、院區龜裂,2013年在機廠尚未完工的情況下,宣布新莊捷運「分段通車」,戳破捷運局原宣稱「沒有機廠,新莊捷運不能通車」的謊言。樂青又重新集結並提出「遷移機廠,重建樂生」訴求。

劉可強教授

劉可強教授(左邊數來第二位手拿麥可風者)向著總統府及社會大眾喊話。圖/廖家儀攝。

重建不僅於建築 而是人心

當日現場來了許多院民的第二代、第三代,他們有些沒見過樂生完整樣貌,有些在兒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痲瘋病患者,但他們全都集結在這。樂生院民長久受到社會的誤解,捷運新莊站的新建更拉開了大眾對樂生的距離,再次掀起院民過去的傷痛。這次重建是樂生與社會和解,真正被了解、接納的機會。許多院民已逐漸老去並離開人世,但樂生保留自救會榮譽會長李添培仍堅信「拼著自己最後一口氣也要看到重建的那一天。」

彩繪大平台2

拿起畫筆,彩繪起家的樣貌,院民第二代、第三代也到場聲援。圖/廖家儀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