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青沙龍】老師需關懷學生 鄭忍嬌談師培
【記者吳心予/報導】師青沙龍邀請成功高中專任老師(輔大跟師大兼任老師)鄭忍嬌,討論師資培育議題。根據豐富的教學經驗,鄭忍嬌說,角色的轉換是新手教師面對職場最大的挑戰,而觸發學生學習動機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此外,鄭忍嬌認為老師並須具備全球視野、媒體識讀等能力。
鄭忍嬌:老師需為學生負責
2017師青週舉辦沙龍,在「亞熱帶小露台」進行四場討論。三月8日主題是「我們在通往良師的路上嗎?」活動一開始,鄭忍嬌問:「為什麼大學教授不用修師培課程?」。人發106黃珮甄認為,大學與大學之前教育的差別在於,國高中教育著重基本學力養成,人發106彭忻則表示,國高中學生的身心年齡需要適當的引導,因此需要經過共同的師資培育訓練。鄭忍嬌進一步說明,「學生有學習的義務」,而老師需要為未成年學生的學習負責,必須比放棄學習的學生更堅持,能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鄭忍嬌說,角色的轉換是新手教師面對職場最大的挑戰。圖/周景怡攝。
教師須具備全球視野
鄭忍嬌提出,良師必須一眼具備「全球視野」,一眼看見「在地關懷」;左手握有「學科專業」,右手則有「教學專業」,也就是師培課程所學;一腳踩著「媒體識讀能力」、一腳踩「教具製作與開發能力」;心態上則需要「關心學生的現在與外來」。以此為目標,鄭忍嬌每年因應時事備課,不斷針對當下學生的需求設計課程。她也期許師培生廣泛閱讀,運用跨領域思維教學。
從實習到職場,挑戰角色轉換
對於新手教師的挑戰,鄭忍嬌表示,角色轉換是最大的課題。從學生變成老師後,在課堂上要能掌握全場,又能尊重學生自主性。「你不是那場的主角。」鄭忍嬌強調。過去在課堂上,我們習慣以老師為主,但事實上比起老師「教完」,把學生「教會」更重要。
良師必須一眼具備「全球視野」,一眼看見「在地關懷」。圖/黃國駿攝。
鄭忍嬌每年因應時事備課,不斷針對當下學生的需求設計課程。圖/周景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