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期】學生工讀回歸學習本意?工時工讀喊停 生活助學金擴增學習項目
【記者顏禎儀、陳靖儀、張雅筑、蔡旻言/報導】106 年元旦起,行政學習方案全面中止,而於 106年7月後師大進一步終止工時工讀,並擴大生活助學金的範圍。未來校內將不再聘請短時數工讀學生,行政庶務改由全職工讀生和請領生活助學金者利用「學習型時數」時間協助完成。生輔組表示,希望將學生工讀還原至最原始本意的校園內學習。嘗試將勞雇和學習分開之舉引起爭議。
助學金增時數 回歸學習本意
學生生活助學金是為獎助本校經濟弱勢學生的助學金,105 學年度上學期末學術暨行政主管聯席會報決議廢止「行政學習方案」後,修正「學生生活助學金要點」重申學生生活助學金不是救助金,應具有學習的意義,鼓勵學生參與校園事務的學習。因此新增三個學習項目,學生須於一學期內完成「基礎講座」10小時、「學習型時數」90小時和「志工服務」20 小時。生活輔導組呂秋慧組長與劉琇鐘老師說明,基礎講座項目可包含各種領域的講座,例如通識、藝文講座等,鼓勵學生參與校內不同講座的學習。學習型服務則開放各學術行政單位申請成為輔導單位,以輔導學生學習為原則,讓學生有機會接觸行政作業,真正落實學習的內涵。除行政單位的學習型服務以外,志工服務則希望學生可透過社團或是系上活動,讓服務學習更加多元。
校方制度成本考量 終止工時工讀制度
呂秋慧強調,學習型的服務並非替代行政人力,而是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有任何問題都可立即反映或申請換單位服務,不同於一般職場只能聽從雇主的指揮,生輔組也將積極監督單位執行狀況。呂秋慧和劉琇鐘針對校內工讀制度改變進一步解釋,由於勞動部及教育部法令缺少對於部分工時工讀勞健保的規範,為維護學生權益及校務運作成本考慮,取消部分工時工讀,全面改為全職工讀生。若行政單位庶務方面人力不足,可自行評估聘請全職工讀生。而前一年的行政學習由於許多行政單位無法落實區辨勞務和學習內涵之不同,仍發生以行政學習學生替代短缺人力的現象,經評估已經失去鼓勵學生學習的本意。
學習勞務難區隔 學生權益倍爭議
針對校方作法,高教工會張宗坤批評:「生輔組嘗試把職場體驗跟工讀區別開,這當然是混淆視聽。」以勞動法令中「從屬性」觀點來看,進行職場體驗的學生必須聽從行政單位指令,沒有辦法拒絕被安排的工作,學生與校方間便具有勞雇關係。因此,張宗坤呼籲師大必須負起雇主責任,提供學生應有的勞動保障。請領生活助學金的陳同學認為,生活助學金規定的項目雖然相對寬鬆,但時數很長,對於課業繁忙的學生而言仍有負擔。而且「學習」與「勞動」的界線模糊,在協助行政業務上並不能以「學習」全數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