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期】體貼身障同學 校園空間如何改善
【記者葉巧嵐、鄒庭瑄/報導】師大校園中,常有身障生的身影穿梭人群,無障礙空間或軟體設備的設計、與一般生的互動,都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特教系教授佘永吉。圖/鄒庭瑄攝。
佘永吉指出,雖然門檻是台灣傳統的建築設計,但高低落差會讓輪椅進出困難;而校園門口用來阻擋機車進入的障礙物,無意之中也讓乘坐輪椅的身障生無法通行。佘永吉提到,任何樓梯、坡道扶手 若有突出,容易讓身障或視障同學不小心撞到,扶手也應是雙邊的,若只有單邊,且不是相同材質連貫的扶手,會造成身障生的不便與危險。此外,學一舍加裝刷卡自動門,但開關相隔時間往往不夠長,造成身障生的困擾。佘永吉特別強調,使校園成為無障礙空間,最重要的不是硬體設備,而是同理心,例如不要在空間較大的無障礙廁所堆放雜物等,才能提供身障生安全方便的環境活動。
點字內容錯誤(B1)。圖/佘永吉提供。
除校園中造成身障生不便的之硬體設計外,許多人誤以為視障者的手杖能確保使用者的安全,佘永吉提醒:「手杖安全不等於真正的安全」。視障同學使用手杖掃過的區域是與地板接近的牆面,但如果牆上有凸出物,同學無法察覺,因而造成危險。對於建議學校應逐漸改善的設計,佘永吉提出「新式無障礙廁所」,讓同學們從進入到出來都不需碰觸到任何東西,設備皆使用感應方式,不僅能讓無法施力的同學方便使用,也更衛生安全。
博愛樓無障礙廁所。圖/鄒庭瑄攝。
談到一般生與身障同學間互動,佘永吉認為,一般生可以等待身障同學主動提出需求後,再去幫忙,才是對身障生真正的幫助,幫助的同學也要有一定的能力,才不會幫倒忙。佘永吉建議,可以從班上選出幾個同學,組成小組接受訓練來幫助特定的身障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