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務基金砸大錢 師大創業學程明年開跑
【特約記者呂晏慈/報導】為強化學生企業經營實務,臺師大下學年將新設「大師創業學分學程」,並計畫砸千萬成立「臺師大育成控股公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洪翊軒表示,學生修畢學程可組隊參加創業競賽,有機會透過控股公司投資,獲得將作品商品化的資金。
學程、控股公司雙軌並行 天使投資助創業
目前創業學程已通過校級課程委員會審議,校長張國恩亦於上月底(23)校務會議提及,推動產學合作是106學年度十大發展目標之一,希望透過創業學程開設實務課,並由控股公司挖掘富潛力的學生及教師團隊,進行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協助師生創業。
洪翊軒說明,創業學程仿照台大、台科大作法,規劃1年10學分,包含創意發想、經營管理等面向,學生修畢規定的課程後,可組隊參加創業競賽,控股公司再從中篩選具創新性、商品化價值的作品,通過審核方能獲得一筆創業基金。
創業學程本月開放報名。圖/呂晏慈攝
另一方面,11月初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針對成立控股公司一案,同意備查報告。創新育成中心經理楊玳潭透露,目前已有數間企業有投資意願,至於董事長人選還在洽詢中,有可能由企業界畢業校友擔任,待人選底定後才會分配股權及簽訂意向書,可以確定的是,師大持股將佔49%,預計投資千萬,實際金額需待控股公司成立後召開記者會說明。
楊玳潭解釋,受限法規國立大學在公司持股不可超過五成,但為了讓師生有更多被投資的機會,且不以營利為導向,校方預設持49%股份,優於台大及成大僅持20%左右,他補充,未來控股公司會訂定投資辦法,盡可能增加投資標的,除了審理主動投件的案子外,也擬從創業競賽及老師的研究成果中,尋找有潛力上市的作品。
創業一條龍? 生憂法規無法與時俱進
創業學程以「打造自己的未來之路」為號召,除了開課也提供實作資源,往後學一舍男宿地下室的閒置空間,將作為co-working space討論空間及共同工作空間創客基地之用。洪翊軒比喻,設立學分學程及控股公司後,有望以「一條龍」模式培育創業人才,除了透過競賽發覺富潛力的學生團隊,也由創新育成中心進行創業前輔導,待技術或商品成熟後開設公司,再由控股公司輔導協助經營品牌。
其實早在創業學程上路前,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已舉辦兩屆創業比賽,今年「創立解放創業計畫」3月初開始徵件,篩選10組團隊入圍實作競賽,每隊最多可獲3萬元補助,並接受校內外顧問指導,其中「Fitknee膝日誌智慧護膝(動析科技)」團隊更同時獲得教育部體育署「我是運動創業家」創作組首獎。
實際參與競賽的社會企業「Humany」發起人黃琮驊為了創業延畢一年,並親身投入創業競賽,他分享自己從參與營隊的經驗獲得靈感,著手研發人力資源系統,再透過舉辦教育訓練課程,連結培育人才與找工作兩項服務,未來將放眼人力銀行市場,他笑談,倘若晚幾年進師大,也許會考慮申請創業學程,爭取創業的第一桶金。
未來師生開發的產品或服務,有機會接受控股公司投資。圖/呂晏慈攝
不過,地理系108級漳玨賢憂心,「如果創業學程一旦又跟師培處掛鉤就沒救了」,他直指,過去師培處辦的創業競賽規定多,反而讓學生從事新創時覺得綁手綁腳。黃琮驊補充,學校對核銷經費的規定太嚴苛,舉例來說,凡以信用卡付款的支出通通不能核銷,原本Humany有3萬元經費,但最後核銷的時候只能報3000元,僅包括印刷、紙張等費用,最重要的Facebook廣告卻要自己負擔。
面對核銷經費的規則無法「與時俱進」配合新創團隊需求,楊玳潭回應,其實各處室核銷經費時也往往礙於法規限制,無法自由運用經費,但若以控股公司補助辦理創業競賽,則有望解決此困境。
師培處舉辦兩屆創業比賽。圖/呂晏慈攝
創業學程申請截止倒數 首屆招募40人
師大學生自治會權益部長高翔煜指出,雖樂見學程開辦,不過通識中心在課程委員會提報的課綱很簡略,現階段也未確定講師名單,加上控股公司不僅只投資學生團隊,也包括教師的研究計劃,擔心多數學生沒機會參與創投計畫,他補充,希望校方輔導對象不僅限修學程的學生,才不會為了吸引更多人修課,反而葬送原本輔導創業的美意。
新創APP「甲奔」團隊成員王宇和說,雖然創業一定有風險,但比起畢業後尋覓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更期待透過創業找回自主權、看見不一樣的的世界。黃琮驊則表示,在就學期間嘗試創業,除了有機會獲得資金挹注外,也看重接受顧問指導及在校內宣傳產品的資源。
楊玳潭介紹,參與創業學程除了能累積企業經營的基本知能,重要的是藉此認識同樣以創業作為目標的人脈,為往後組成團隊投入創業鋪路。
Humany希望打造人力資源平台。圖/呂晏慈攝
創業學程必修課包含「大師創業管理入門」、「大師創業論壇」、「創業經營教戰手則」、「大師創業發想與實踐(一)、(二)」等10學分,預計招收40人,即日起開放申請至12月27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