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期】逐漸發展茁壯 伯樂大學堂成熟的足跡
【記者楊宜臻、周景怡/報導】伯樂大學堂的前身是新生始業輔導,以大型開學典禮為起首,接連各處室工作報告、社團迎新嘉年華,為期一、二天。三年前,師長想讓新生一入學即能看見師大不一樣的面貌,因而舉辦了第一屆伯樂大學堂。
伯樂大學堂出現的關鍵在於跳脫舊有思考角度,首屆輔導員培訓營總籌暨第二屆顧問高緯成談到中間的轉折,「新生始業輔導是由校方角度去思考學生需要什麼,而伯樂大學堂則轉變為從新生角度去籌辦學生需要什麼資源」,藉由學校與工作團隊合作籌備,將靜態工作報告
2015伯樂大學堂,因向老師行跪拜禮而引發爭議,躍上新聞版面。圖/取自自由時報
去年伯樂大學堂由各系輔導員代表著古裝,向師長行拜師禮,引發大眾批評,對此事件,第三屆執行長工教所碩一李孟儒回應,當下是震驚、有努力被否定的感受,進一步思考後,發現有些事理念正確,但做法會有不同解讀。對於各界的正面支持或建議,都虛心接受,也做了檢討,「還滿感謝這些聲音,能讓我們知道自己還有學習的空間。」
今年來到第四年,第四屆執行長機電106廖彥瑜說:「在活動中做創新與改變不錯,而維持的活動就要做到最好」。在因應改變的過程中,秉持原則就是以新生的角度出發,想新生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學長姊可以如何幫助他們融入校園和規劃學習藍圖,而其他就仰賴具有經驗的工作團隊,以經驗作為規則,一起演繹109級的伯樂大學堂。
109級伯樂大學堂展開,學生們高舉手機燈,伴隨台上音樂一同搖擺。圖/吳亭霓攝
廖彥瑜表示,參與了第一屆伯樂大學堂,了解伯樂大學堂最初的面貌;在第二屆擔任輔導員,見證伯樂大學堂進步;第三屆成為幹部,和工作夥伴努力讓伯樂大學堂趨成熟;而第四屆決定接了執行長的位置,就會做到最好,期待可以依循伯樂大學堂四年下來累積的經驗,顧好每個小細節,使活動有流暢性,不會辜負大眾對伯樂大學堂。
高緯成回憶起第一屆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是營期後和工作人員一起唱了營歌與校歌,「彷彿有一股力量將我們緊緊擁住,是讓我們明白我們能給新生感受到最棒的師大,由衷地以師大的一員為榮。」李孟儒則認為,伯樂大學堂的幹部從各學院學系社團吸納人才,找尋到新的聲音、集合多元想法,激盪出許多不同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