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新聞師青校園

【529期】邁向教師之路 理論vs實務教授怎麼看

【記者譚英瑛、石佩玄/報導】修習師大教育學程的理論課程後,進入一些實務課程,接著面臨教學實習,理論與實務間是否有落差?邁向之教師之路有哪些必然的挑戰?帶領教育實習的教授們有著不同觀點。

 

帶領童軍教育實習的公領系教授蔡居澤表示:「確實會有落差,但沒有關係。」他認為學生先學習理論後去教學現場,才知道看到的跟學到的是什麼,如果沒有先學習理論,學生看到問題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問題;他也強調實務課不能太少,尤其童軍重視實務操作,應盡量在教育實習之前讓學生有機會了解教學現場的問題。

臺師大師資培育課程地圖。圖譚瑛英/製

臺師大師資培育課程地圖。圖譚瑛英/製

蔡居澤提醒學生遇到學用斷層「要虛心受教」,有些國中老師在現場處理會跟學生在課程學到不同,要多方面學習。帶領公民實習的公領系教授鄧毓皓提出,應該先有一個核心能力的架構圖,依據架構圖來規劃教育學程的課程,這樣會減少不同學校學生修完教程水平不同的問題。

 

多年指導大五實習生的人發系教授魏秀珍提到,理論課程可以不全採用理論教學,部分理論課程伴隨實務,能幫助學生連結未來在教學上的想像;不直接去參與實務,而是從觀摩課堂開始,在過程中思索授課教師如何活用理論建構課程;他認為學生在教學現場就是在體驗落差,而事前充分準備能縮短落差,看到自身不足及早解決。

 

魏秀珍提到,師大目前教程規劃先理論再實務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許多師資生課程難以妥善規劃,導致課程與實習時間產生衝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