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期】你的另一種選項 「我們的公共電視」
【記者成允華、黃耀暉、鄭羽婷/報導】遙控器轉到13台,是「公共電視台」,最近熱門的戲劇《滾石愛情故事》、《一把青》都在此頻道播出,但你知道「公共電視台」的意義是什麼嗎?你知道公共媒體與商業媒體的差別嗎?日本有NHK公共電視台,英國有BBC英國公共電視台,而我國的公視,正是與他們一樣,扮演著「國家公共媒體」的角色。
公共電視是接收全民付託, 以服務公共利益為宗旨的電視媒體。圖╱成允華攝
公共電視的意義是什麼?
公共電視的官方網站上寫著「你的公共電視」,這意味著,公視不是政府的、不是民間團體的,而是你和我共同擁有的、全民的電視台。
公視為臺灣六家無線電視臺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公共媒體,不受政府、任何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於1998年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公視主頻、公視2、公視HD)。
2006年公視與華視共同組成臺灣公廣集團,並根據「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將原住民族電視台、客家電視台及台灣宏觀電視之製播交由公視基金會辦理。
公視研究發展部經理侯惠芳說明,公共不等同政府,也不等同國家,公共其實是人民的,公共的價值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出發」,所以公視做節目、做新聞的出發點是以公共價值為依歸。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電視?
侯惠芳提到,台灣公共電視發展歷程與美國相似,都是在商業媒體盛行的環境下,有識之士認為必須要有「公共電視」出來平衡,成立公共電視的呼籲便隨之而起;公視近幾年新聞收視漲得很快,侯惠芳分析,「當人們受夠新聞台你殺我、我殺你的內容,受夠監視器畫面,他們會知道人生還有更有趣的東西。」
「商業媒體的依歸就是賺錢,賺錢需要收視率,收視率需要聳動。」侯惠芳指出,向利益靠近時,有些東西就會被捨棄,比如兒童、身心障礙者、外籍配偶這些族群,對商業媒體來說是不會賺錢的。她提到,而公共媒體的價值就在這裡,致力讓人民看到整個社會的全貌,包括每個階層、每個角度、每個人民,以及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污染、現實、富裕與貧窮,「我們努力尋找我們土地真正的樣子,這是公共電視最珍貴的地方。」
除了呈現社會各階層的面貌,侯惠芳也指出,公共媒體要走得比別人快、看得比別人遠,比如長照議題、環境問題,「我們要知道未來哪些問題會發生、知道台灣將會走到哪個方向,我們要帶人民去看見。」另外,督促政府、培養新一代的媒體人、對業界有貢獻,這些都是公共電視的使命。
台灣與各國公共電視經費比較表。圖╱取自公視網站(公視研發部整理2015.06.02)
公共電視的未來?
各國公共電視的經費來源主要有:政府補助金、執照費或收視費、廣告收入、民間捐助。而我國公共電視經費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補助,依2001 年修正之〈公視法〉規定,政府預算捐贈之金額維持每年 9 億元,侯惠芳說明,再加上有廣基金、自籌經費(版權販售、標案等),每年經費大概有13到14億之間。
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國公共電視經費明顯不足,侯惠芳坦言,「台灣影視產業很蕭條、很窮。」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影視產業是他國政府很重視的一塊,韓國KBS至今經費成長至每年約447億元,我國仍是9億,「我們國家必須看見文化的投資不是立即的,而是累積的,但是你不做就沒了。」
侯惠芳說明,〈公視法〉修法一案在立法院已經躺了很多年,修法內容包括希望經費有明顯改善,但一直以來立法院未重視,她說:「目前與文化部溝通、合作,希望將修法一案向前推進,今年修法的機會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