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真的無從改善? 「媒觀」集公民力量監督媒體
【文/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 鄭人豪】前陣子內湖女童被殺的案子,新聞媒體報導的質與量遭至社會大眾的反彈。這樣的景象就我們對於新聞媒體的閱聽經驗來說,應該並不陌生。顯然,新聞內容的瑣碎、偏頗等問題,不是一個事件、一種現象所觸發的例外情況,而是長期存在於台灣新聞媒體內容製播的結構問題。
台灣24小時新聞台的數量與密度堪稱世界之最。媒體服膺於市場邏輯,競相爭奪著每分鐘不斷跳動的收視數字。這樣的競爭環境,更成為媒體無法,甚至不願改善當前問題的主要理由。然而,當前新聞媒體內容的種種問題,真的就無從改善嗎?
當代對於媒體內容的監理,強調的是法律、自律與他律「三律共管」的概念。以法律在制度規範上,要求媒體自律,是ㄧ重要的面向;另一方面,「他律」公民社會的參與監督更是不可或缺。在媒體環境與運作邏輯不改變的情況下,相對於被動的期待媒體組織的「自律」,「他律」代表著公民對於媒體內容監理的投入和參與,更具有積極的意義。
以公民團體的角色監督媒體,是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長期以來的重要工作。但是,個別公民團體的力量仍舊有限,如何擴展、培力,建立起公民監督媒體的機制,成為媒觀近來思考的問題。於是我們催生了ㄧ個「草根監督計畫」,希望能有系統的匯集公民的草根力量來投入媒體內容的監督。
「草根監督計畫」希望能夠招募到一定數量的志工,透過工作坊、影讀會等等活動,與志工交流互動,建立志工與媒觀長期的關系。針對特定新聞事件或現象,能夠立即招集志工們,投入新聞內容的監看並彙整。藉此,盼能長期且規律的公布新聞內容品質的相關數據,建立起一個由下而上,由公民監督媒體的機制。媒觀期待透過大家的參與,經由公民監督力量的匯集,形成解決媒體長期亂象的契機。